跳至正文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05)AI背后的人工:职校学生、难民、囚犯……

AI时代的数据标注工作,往往是寻找那些深陷困境、别无选择的人去做。

方可成
方可成
需要 12 分钟阅读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05)AI背后的人工:职校学生、难民、囚犯……

今天的会员通讯,让我们详细聊聊人工智能背后的“人工”。

在新闻实验室播客的第35期当中,曾在《MIT科技评论》和《华尔街日报》从事AI报道的记者Karen Hao介绍了她的一段采访经历。当时,她去到南美洲国家哥伦比亚,在那里见到了从邻国委内瑞拉因为经济崩溃而逃亡前来的人们。其中不少人为了糊口,从事着极为辛苦、报酬极低的“数据标注”工作。她对这个群体的报道,让很多人看到了在背后支持着人工智能公司发展的人工,以及他们糟糕的工作条件。

有人称他们为“人工智能训练师”,但这个名字听起来过于有技术含量。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数据标注劳工,或者,点鼠标的工人(clickworkers)。因为他们的工作就是枯燥地重复点击鼠标,提供大量标注好的数据给机器去学习,成为机器发展智能的基础。

比起程序员,他们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群体,也是发展人工智能不可或缺的群体。是他们在电脑前给一张张照片标注出哪里是红绿灯、哪里是行人,才有了自动驾驶技术进步的可能;是他们给各种各样的内容打上标签,才有了社交媒体平台利用AI对内容做快速分类和审核的可能……

以下,我们借助三则媒体报道,了解世界各地出现的三种数据标注劳工。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28)你问我答

政党制度与舆论极化、公共表达欲的保持、社会科学信息渠道推荐、香港本地资讯推荐、阅读英文新闻方法……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28)你问我答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27)当AI为三K党辩护

2025年3月,《洛杉矶时报》推出了一项新功能。该功能由生成式AI技术驱动,旨在为读者提供不同观点视角。然而,这项功能甫一亮相就引发丑闻,因为AI试图为臭名昭著的三K党辩护。 本期会员通讯将回顾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通过还原AI的具体工作方式,试图发现问题成因,揭示AI在新闻业应用时可能出现的独特风险。 “AI 生成的内容可以无责任地随意重复任何言论” 3月3日,《洛杉矶时报》推出了名为“Insights”的AI驱动功能,旨在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观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立场和相关议题的不同视角。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27)当AI为三K党辩护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26)再谈AI与人的认知能力

AI也会批判性思维了,人怎么办?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26)再谈AI与人的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