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05)AI背后的人工:职校学生、难民、囚犯……

AI时代的数据标注工作,往往是寻找那些深陷困境、别无选择的人去做。

方可成
方可成
需要 12 分钟阅读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05)AI背后的人工:职校学生、难民、囚犯……

今天的会员通讯,让我们详细聊聊人工智能背后的“人工”。

在新闻实验室播客的第35期当中,曾在《MIT科技评论》和《华尔街日报》从事AI报道的记者Karen Hao介绍了她的一段采访经历。当时,她去到南美洲国家哥伦比亚,在那里见到了从邻国委内瑞拉因为经济崩溃而逃亡前来的人们。其中不少人为了糊口,从事着极为辛苦、报酬极低的“数据标注”工作。她对这个群体的报道,让很多人看到了在背后支持着人工智能公司发展的人工,以及他们糟糕的工作条件。

有人称他们为“人工智能训练师”,但这个名字听起来过于有技术含量。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数据标注劳工,或者,点鼠标的工人(clickworkers)。因为他们的工作就是枯燥地重复点击鼠标,提供大量标注好的数据给机器去学习,成为机器发展智能的基础。

比起程序员,他们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群体,也是发展人工智能不可或缺的群体。是他们在电脑前给一张张照片标注出哪里是红绿灯、哪里是行人,才有了自动驾驶技术进步的可能;是他们给各种各样的内容打上标签,才有了社交媒体平台利用AI对内容做快速分类和审核的可能……

以下,我们借助三则媒体报道,了解世界各地出现的三种数据标注劳工。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72)外媒“跪低”

“当这些机构自身受到威胁时,它们显然愿意从记协的保护中受益,但当记协遭到压力时,它们却不愿回报。”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72)外媒“跪低”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71)拜登和《纽约时报》

自富兰克林·罗斯福以来的每一任美国总统,都接受过《纽约时报》的采访。但拜登没有。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71)拜登和《纽约时报》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70)MAGA共产主义

今年2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在莫斯科见到了一名24岁的美国青年。两人大约10分钟的聊天,被剪辑上传到了张维为的官方YouTube频道。在视频中,这位美国青年说:“我们的国家正在崩溃。工人阶级的工作很糟糕。我们的基础设施分崩离析。我们的政府在乌克兰、台湾、以色列和其它地方的战争上花费了数千亿美元。我们在一年内让 700 万非法移民进入国境……” 在那之前,这名美国青年其实刚刚到访过中国。今年1月,他曾受观察者网的邀请,到上海参加活动,并接受访谈。3月,在观察者网的支持下,他开通了微博和Bilibili账号,并获得了平台推荐,迅速积累了几十万粉丝。 这样一名年纪轻轻的美国人,之所以受到观察者网和张维为的重视,被他们奉为座上宾,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愿意批评自己的祖国、赞美中国的成就。实际上,这个名叫Jackson Hinkle的美国人,是“MAGA 共产主义”这个概念最卖力的推销员和代言人。这是一个非常诡异又很吸引眼球的概念——MAGA就是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是川普及其极右翼支持者信奉的理念;而共产主义则是一种左翼意识形态。这两种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理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70)MAGA共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