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人奸,好人要更奸|免费newsletter(044)
「您曾在自己的博客中说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的鼓吹者,那么现在作为学者的您,是更加理想主义了,还是走向了某一种的其他主义呢?」
目录
亲爱的朋友:
上个月,新闻实验室播客在小宇宙的粉丝数超过了1万。所以我发起了一个活动:Ask Me Anything,邀请大家用语音的方式提问。之所以用语音,是因为这样更有对话感,更加真切,也更好地利用了播客这种媒介。我一共收到了大约10个提问,真的非常感谢提问的各位。
在本期播客里面,我就一一回答了大家的问题。以下选择其中两个问题,在这封newsletter里面以文字的形式与大家分享回答的部分内容——
问:您曾在自己的博客中说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的鼓吹者,那么现在作为学者的您,是更加理想主义了,还是走向了某一种的其他主义呢?
答:我觉得理想主义最根本的元素,就是相信可能性。当然,这种可能性并不是一种迷信,而是会看到现状有非常多的问题,但是改变和进步总是可能的,这中间需要你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前段时间,我读了一篇来自《大西洋月刊》的文章,里面区分了hope(希望)和optimism(乐观主义)两个词。根据作者给出的定义,optimism意思是你会觉得一件事情会自动变好,所以就怀着乐观期待它变好,而你自己不会参与到过程当中,不会去真的做什么事情让他变好。而hope则是一种更为强大的心态,你不仅仅是觉得事情会变好,而且会去仔细地研究现状有什么问题,然后通过一定的方式推进,来把问题解决,把事情变好。
如果你是心怀hope的话,实际上你会也会更有一种掌控力,因为你会觉得:我可以亲身参与推动,而不是等着一个东西从天而降。
我觉得我之所以还能说坚持这样一种理想主义,并不是因为我意志力有多强大之类的,而是我真的从读历史和观察现状中间,能发现很多的例子。人性之中确实有很多丑恶的、令人失望的,乃至令人有点绝望的元素,但同时你又总能在历史中、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很多让你觉得仍然有希望的、人性中非常美好的部分。我想坚持的这种理想主义,是基于这样一种对复杂性的认知,希望把中间美好的那部分更放大一点。
我记得很多年前,我看过张悬在一席的一个演讲(视频的22:15开始),我一直记得她在里面说,“坏人奸,好人要更奸。”这个世上有很多坏人,他们会去做很多不好的事情,而且是用很奸的方式去做,很聪明的方式去做。那好人呢?当然就应该用更聪明的方式去做了。
所以我想,这样一种理想主义它始终是和解决问题、和行动关联在一起的。
问:我是一名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宇宙的尽头是编制”,我也发现很多身边的学长学姐都选择了去考公、考编或者做选调生。我自己可能因为比较理想主义,还是想先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工作。我不知道自己的这份理想能够坚持多久,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有一天,也会走上和其他人一样的道路。想听听看方老师是怎么看现在年轻人的这种就业趋势的呢?
答:首先很开心你也提到“理想主义”这个词。之前我对新闻实验室的会员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很多人也都是把理想主义作为自己的一个标签,很开心大家能够聚到一起,彼此之间可以有一些鼓励。
自然,我对你的回答也是,希望你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去感兴趣的领域里面做探索。我觉得这里面有很重要的问题在于统计数据和个人选择之间的关系——统计数据是一个大的趋势,它是我们个体很难改变的,但是个体的选择完全可以跳脱于统计数据之外,你完全可以不受这种大的趋势左右。比如说如果我是大学校长,我想让自己学校的毕业生都不要去考公务员,那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我不可能去和这样一个大的统计趋势抗衡。但是呢,如果我是一个具体的学生,那我就完全可以跳脱到这样一个大的趋势之外,去做一些个体上的选择。
而且,现在其实对于个体来说还是有比较大的空间的,我们还远远没有回到那种国家给你分配工作,甚至指定你只能做什么的时候。在目前的市场机制之下,仍然是能够支持你做很多自主选择的。所以对于个体来说,我觉得大家可以更有勇气。
当然勇气也不是从天而降、凭空出现的,它可以来自于很多方面,比如说多看一看其他人的选择,你在网上或者是在身边,其实也总能听到一些不去遵从这些大的潮流的人,他们能够做出来的一些事情,他们的一些体会。然后,自己对感兴趣的行业领域多做一些研究,其实我相信大家都能发现机会所在。
另外就是对于外界来说 ,我觉得真的需要给做出不一样选择的人更多鼓励,更多的掌声和肯定,乃至更多的保护。我现在当老师,可能会跟学生聊就业的话题。如果有学生跟我说想去考公务员,那我会说OK好,祝你成功。如果有同学跟我说,想去探索一个不太常见的、不太符合主流趋势的道路,那我一定会非常兴奋、非常激动地说:哇,我一定要支持你!甚至如果中间有什么困难,你想要让我来一起参谋一下,需要什么资源,我想我都会非常有兴趣来给你提供帮助。如果你取得了任何的进展,一定要告诉我,我一定会大声地赞美你,甚至让更多其他的人也知道,给其他的人也带来更多的鼓励。
当然,你肯定需要比那些遵从大潮流的人做出更多的努力,但是我也相信,你的收获也一定是会比其他人更多的。这个收获不是简简单单是说金钱上、物质上的,而是一种人生意义上的这样一种收获。
我回答的其他问题还包括:
- 如何应对读博的孤独感?
- 读博解决了我的反思吗?如何看待当年的读博决定?
- 在海外读博,会不会觉得与中国的语境差异太大?
- 读博期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 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中国社会?
- 如何看待“粉红女权”?
- 人物记者如何更深入地走进受访者的世界?
- 理工科学生如何学习文字表达?
- 是否要坚持新闻理想?是否要学新闻专业?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Podcast、Spotify及各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本期播客。新闻实验室播客的RSS地址是:https://feed.xyzfm.space/xxkgbvrglujv
我最近读了……
Chien-Shiung Wu, trailblazing woman in nuclear physics, was my grandmother. I wish I knew more about her private universe. - The Washington Post
今年年初,华裔物理学家吴健雄出现在美国邮政局发行的纪念邮票上。很多人认为,吴健雄应该和李政道、杨振宁一起获得诺贝尔奖,她未能获奖的原因可能与性别有关。
这篇长文的作者是吴健雄唯一的孙辈——她的孙女、《华盛顿邮报》记者Jade Yuan。文章写得不动声色,就像是在闲话家常,读来却非常动人。
文中说:“她希望看到的就是生命的无限可能,是把周围的障碍推倒之后你能获得什么。在她的那个年代,很少有女性、华裔会被看到、被尊重,而她做的就是努力让自己被看到、被尊重。”
比尔·盖茨:历经艰难的一年,我依然满怀乐观
盖茨的年度来信。“进步是可能的,但不是必然的。改变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决心让事情变得更好。它可能不会像你想象的或需要的那样迅速发生,但如果有足够多的既聪明又有思想,同时还富有激情的人一起推动进展,进步就终将到来。”
2021年,中国年轻人的性别观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个颇为详尽的调查,里面的一些数字很有意思,比如有将近1/4的男性认为男性处于弱势地位。
💌
以上就是新闻实验室通过免费newsletter与你的第44次见面。想要阅读更多,记得在下面输入自己的邮箱地址免费订阅。
下期再见!
方可成
2021.12.21
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 Newsletter
订阅newsletter,通过邮件及时获取最新内容。(订阅免费,之后可以选择加入付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