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甘肃幼儿园铅中毒事件,可以和另一则新闻对照阅读|免费newsletter(081)

为了保护当地污染企业,地方政府昏招频出。

方可成
方可成
需要 13 分钟阅读
甘肃幼儿园铅中毒事件,可以和另一则新闻对照阅读|免费newsletter(081)

目录

甘肃省天水市褐石培心幼儿园发生幼儿铅中毒事件,消息传出已有数日,不少媒体和自媒体都做了报道和评论,地方政府也做了一些信息发布,但是并未平息舆论,而是引发更多争议。

针对这起仍在发展中的热点新闻,以下是我的一些快评。

一、事发层级决定了报道空间的初始值。

这是中国媒体报道空间的基本规则:发生在地方低层级的丑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被允许报道和质疑,尤其是当直接责任人是体制外身份的时候。

此次涉事的是甘肃省天水市的一家民办幼儿园,这就是为什么直到民意沸腾的此时,媒体还可以报道和评论,自媒体的相关文章也大部分未被删除。

二、舆论走向会影响报道空间的动态边界。

但是,报道空间是不断动态变化的,初始值不意味着结束值。如果舆论走向从谴责个例发展到批评更系统性的问题,例如全局性的食品安全、未成年人保护、信任危机等方面,空间就将收紧。

地方政府将锅甩给彩绘颜料,似有为可能造成重金属污染的当地企业开脱的嫌疑。但舆论对此并不买账,反而就此开始质疑政府的公信力,将讨论引向更“危险”的方向,这说明地方政府使出的是一种昏招。

三、言论的空间大于行动的空间。

到目前为止,相关言论的角度和参与者尚属多元。我们看到不少机构媒体都做了报道,医生自媒体提供了专业分析,时评类自媒体不断追问。甚至有人写,《每一则这样的新闻,都是最好的移民广告》——当然,作者用了一个标题党,因为内文中说,这里的“移民”不是指向国外移民,而是“往文明社会多走一步”。

然而,发生在前几天的另一则新闻提醒我们:比起言论空间,行动的空间要更加逼仄。

这则新闻就是:《持续曝光污染问题后,艺术家“坚果兄弟”因寻衅滋事被拘20天》。财新能发出这则报道,就已经令人感到钦佩。

坚果兄弟关心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很久,他和伙伴们通过艺术介入的形式不断呼吁人们的关注。例如,陕西商洛在2013年就被曝光有近千名儿童血铅中毒,此后的多年里,坚果兄弟不仅做了大量实地调查,还进行了“重金属乡村巡演”,以重金属音乐演出的形式唤起大家对重金属污染问题的关注。

此次被拘前,他和策展人郑宏彬正回访陕西榆林小壕兔乡。他们从2018年开始关注当地水污染问题,并引发了多家媒体和环保组织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坚果兄弟和郑宏彬是被榆林警方从昆明、西安两地带走。换言之,这依然是地方政府所为。为了保护当地污染企业,地方政府昏招频出。

四、央媒既是传声筒,也有主动性。

天水市关于“彩绘颜料用于食品制作”的说法,是通过央视作为权威通报被发出。在这则新闻中,央媒起到的是传声筒作用。

但是很快,同样属于总台系统的央广网,就发出了针锋相对的《血铅异常儿童家长不认可枣发糕是病因!多名家长发声!》。这说明,在庞大的央媒体系中,有人做传声筒,但也有人保留了主动性。

五、事件预计将以地方政府受罚收场。

目前,甘肃省政府未有具体表态(只有原则性的“全面深入开展问责调查”),中央政府更未发话。

为了平息已经因为“彩绘颜料”而更加沸腾的民意,我的预测是:地方政府终将受罚,以避免引火到更敏感的讨论议题。但类似的事件,未来还会在其他的地方上演,就像2006年的天水铅中毒事件并未避免今日的悲剧一样。

🗞️🎨 读报party+拼贴艺术

每学期开始的时候,面向一班学生做自我介绍,我都会提及自己曾经在一家报社做记者的经历,然后半开玩笑地问一句:你们这么年轻,我想知道,你们有没有摸过报纸这种东西呀?

当然,不太会有学生真的没有摸过报纸。毕竟,他们出生的时候,正是纸媒的黄金年代,小时候家里常常会出现一两份报纸。

但是,大部分人距离上一次认真阅读纸媒,可能已经过去了很久。学生们心目中的“媒体”,是小红书、抖音和B站,而不是《南方周末》《财新》和《三联》。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将这种变化视为一种进步——手机看新闻多快多方便,纸媒又笨重又昂贵,油墨还可能弄脏手。

是的,进步之处不可否认,但我们不能用这种简单的线性逻辑去理解

实际上,纸媒阅读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手机阅读的经验,它有落后之处,但也有自己的长处。

纸媒阅读是一种更专注、更少干扰的阅读。你不会受到不断跳出的弹窗和通知的干扰。

纸媒阅读是一种有限的阅读,它不提供手机上的无限上滑体验,也没有算法个性化推荐,但这种有限性能减少信息过载和焦虑,避免我们陷入信息回音室。而且,这些有限的信息经过专业编辑的筛选和把关,往往更值得信赖。

纸媒阅读是一种更具空间感和结构感的阅读。有研究显示,它可翻页、可定位、可标注的特性,有助于大脑建立内容的“心理地图”,提升信息的组织与回忆能力。这是屏幕滚动或分页显示难以代替的。

纸媒阅读还是一种带有独特物理触感的阅读,甚至涵盖了嗅觉和听觉的多重感官体验。纸张的手感、翻页时的动作,都是数字屏幕上无法模仿的体验,更不用说油墨的气息和纸张翻动时发出的沙沙声,它们都为阅读增添了独特的氛围。

所以,我们并不是简单地从纸媒阅读“进步”到了手机读新闻的时代,而是在这种阅读媒介变化的过程中,得到了一些东西,失去了一些东西。

我们不可能再回到纸媒时代了。但是,在个体层面,我们可以尝试找回阅读纸媒的体验。

这就是为什么,我想在刚刚开幕的过滤气泡工作室,组织一场阅读纸媒的派对。我会准备好一些报纸和杂志,邀请你来一起找回丢失已久的阅读体验。我期待着和你一起翻动报纸,重新审视纸媒组织和呈现信息的方式,感受手指与纸张之间的摩擦,听见翻页、折叠时的声音。

我的计划是招募10个人参与。第一个小时,我们一起读纸媒。

第二个小时,我们会更创造性地使用双手,以这些报纸杂志为材料,创作独一无二的拼贴艺术作品。

你可以把字剪下来,拼贴成诗。更可以将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图像和文字组合在一起,做出意想不到的表达。我请到了一位插画师,在现场帮大家激发艺术创作灵感。

在使用裁纸刀和胶棒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是一种远比在手机屏幕上滑动更有意思的使用手指的方式。

最终,我希望实现的,是一次让我们反思信息获取方式的提醒,是一次重新感受“古典”阅读方式的实验,也是一次发现和施展创造力的机会。

本周日(7月13日)下午,来过滤气泡工作室,一起享受一个专属于纸媒的美好下午吧。

🕞时间:2025年7月13日(周日)15:00-17:00
📍地点:过滤气泡工作室(佐敦伟晴街44-52号联美中心13层B室)
🀄️语言:普通话

🏷️费用:港币100元(含茶水、点心、现场阅读报刊及手工工具使用)
🙌报名:请添加气泡小助手微信号 bubblehk2025

🔥几则推荐

不想再被推荐算法操控,我决定做一款可以直达搜索的反推荐工具!
去索求,而非被填喂;去发问,而非被裹挟。

👆 反算法推荐,直达自己想要搜索的内容,这款小工具触及了“媒体食谱”的核心:是主动获取,还是被动填喂。

某重点新闻网X账户内容分析:少点山河壮丽、多点人间故事
继续聊一些对外传播的话题。这次要分享是一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X账户,更新频繁,有时达到每天20篇。

👆 “中国故事”为何没有被讲好。

她举报了上千人——面具被揭开后,就连受害者都无语了

👆 中国的举报者们,什么时候会被揭开面具并土崩瓦解?

👀几期近来的会员通讯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54)几则给人希望的案例
不论资源多少,不论障碍大小,报道与传播总能找到方式与渠道,也总能获得回响。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53)抖音上的聋人创作者
“聋人身份”被不断商品化,文化表达被压缩进流量和消费的模板中。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52)台湾新闻议价法
台湾新闻界集体行动起来自救的重要一步。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51)伊朗-以色列冲突中的AI信息混战
真实画面稀缺,AI合成内容趁虚而入。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50)引发众怒的AI实验
在一个被AI渗透的世界,人类的自主权面临着怎样的威胁。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49)你问我答
柴静《看见》和YouTube频道、如何排除碎片化干扰沉浸阅读、《华盛顿邮报》TikTok账号、研究生和导师关系……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48)抖音宣传机器
拥有最多抖音号的官方机构并非官媒或宣传部。

💌

以上就是新闻实验室通过免费newsletter与你的第81次见面。欢迎通过各种渠道转发(从邮箱里点击最上面的大标题就可以获得本期newsletter的网址)。

如果你是从朋友的转发读到这篇内容,可以点这里订阅后续更新查看往期内容

下期再见!

方可成
2025.7.10

免费newsletter热点事件

方可成

新闻传播学研究者,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曾经在《南方周末》报社做过几年记者;除了「新闻实验室」之外,还发起过「政见CNPolitics」、「放晴公园」等项目。

评论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我的“中年危机”|免费newsletter(080)

如果做研究好像只是玩了一场发表游戏,那么意义在哪里?

我的“中年危机”|免费newsletter(080)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46)哈佛毕业演讲

我越来越不相信新的出路会在哈佛诞生,或者在任何一所光鲜亮丽的大学诞生。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46)哈佛毕业演讲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38)肖医生与董小姐:一场网络狂欢

愤怒驱动但又终将消散的流量,难以回答这些问题。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38)肖医生与董小姐:一场网络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