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12)哈马斯和以色列之间,一定要选边站吗?

抛开二选一的框架,才能去想象另一种未来。

方可成
方可成
需要 13 分钟阅读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12)哈马斯和以色列之间,一定要选边站吗?
Photo by Sunguk Kim / Unsplash

今天的会员通讯继续讨论巴以问题。

哈马斯对以色列的突袭造成巨大伤亡后,很多国家都出现了为哈马斯滥杀平民的行为叫好者,其中还包括哈佛等美国精英大学里的部分学生。他们认为,是以色列的封锁、种族隔离、定居者殖民主义(settler colonialism)造成的恶果才引发了如今的战争和伤亡,应该被谴责的只有以色列。

而另一方面,以色列政府表示将不惜一切代价还击哈马斯,并且对包括医院在内的平民设施进行轰炸,造成大量平民和医疗工作者伤亡。联合国表示,“违反国际法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对于以色列方面无视“战争也有规则”的行为,也有不少人为之叫好,觉得平民死伤的账都应该算到哈马斯头上,乃至认为这是巴勒斯坦人应得的下场。

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中,很多人疑问:面对哈马斯和以色列政府之间的战争,应该支持哪一方?

我想给出的答案是:二选一其实是一个陷阱,我们并不需要选边站。更进一步说,这两边我们都不能选。

一对依存共生的仇敌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24)哈佛校长、反犹主义与言论自由

这两天,哈佛、MIT和宾大这三所美国顶尖大学的校长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她们对于巴以战争引发的校园抗议活动所做的表态,被一些人批评为支持反犹主义和仇恨言论,是对大学精神的侮辱,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她们是在捍卫言论自由的原则,是坚守大学的价值。 今天的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我们来谈谈这场争议,从中一窥言论自由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张力,以及背后的政治哲学问题。 争议背景:美国大学校园里的抗议浪潮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24)哈佛校长、反犹主义与言论自由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23)公关公司与威权政府的生意

“中国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度持续领跑全球。”(《中国日报》) “过去一年中国民众对本国政府的信任度高达91%,在受访国家中排名第一。”(新华社) “中国是唯一对经济前景更乐观的国家。在对于‘自己的家庭在未来五年会过得更好’这一问题的调研中……仅中国受访者对此问题信任度较去年上升。”(清华大学) 也许你在中国的官方媒体上见过这样的标题和内容。第一眼看上去,你以为这是中国政府自己的调查数据,但仔细阅读之后,你发现:这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的著名跨国公司发布的“全球信任度”年度报告。今年的报告是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发布的。 今天的会员通讯,我们就来了解这份报告背后的这家公关公司。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23)公关公司与威权政府的生意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22)阿根廷和荷兰:极右政党的胜利

今天的会员通讯,我们来关注阿根廷和荷兰。这两个国家的共同点是:它们最近都举行了选举,获得胜利的都是民粹主义极右翼政党,获胜的政党领导人分别被称为“阿根廷川普”和“荷兰川普”。 11月19日,在阿根廷总统选举的第二轮投票中,极右翼选举联盟“自由前进党”候选人哈维尔·米莱(Javier Milei)以55.69%的得票率战胜了中左翼执政联盟“团结为祖国”候选人、现任经济部长塞尔希奥·马萨,当选为新一任阿根廷总统。川普闻讯祝贺米莱赢得胜利,称他会“令阿根廷再次伟大”。 11月23日,荷兰下议院选举结果显示,基尔特‧维尔德斯(Geert Wilders)领导的自由党(PVV)成为第一大党,拿下了下议院150个席位中的37个。如同川普提出的口号“美国第一”,维尔德斯也喊出“荷兰第一”。 从南美洲到欧洲,极右翼政党的攻城略地是否再次说明了这个世界正在加速右转?如何看待这些国家的民意与未来政策?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22)阿根廷和荷兰:极右政党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