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200)想象另一种可能

我担心他们不再想象另一种可能性,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去想象另一种可能性。

方可成
方可成
需要 9 分钟阅读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200)想象另一种可能

上个月短暂回国,在北京见到一位媒体朋友。她曾经是一个新闻部门的负责人,每天的工作就是跟踪热点,派记者跟进。往往是一个热点还没操作完,下一个热点又已经出现。这样的工作模式带来的不仅仅是持续的神经紧绷、极高压力,还有一种空虚感——在一波波热点过去之后,她所拥有的只是一堆速朽的、碎片的、粗糙的新闻产品,热点过去之后就没有人会再点开阅读,风一经过就如同沙子一样被吹散了。

现在她已经离开了这个新闻部门,改行从事商业拓展方面的工作,虽然依旧很辛苦,但她觉得自己的状态好了很多。回想那些追逐热点、疲于奔命的日子,她用了四个字来形容:不堪回首。

这位朋友曾经的工作状态,其实是当今媒体圈的常态。

我相信,从内心里来说,没有多少媒体是真的愿意投入这场疲惫又虚无的追逐热点游戏之中的。但是大家的普遍心态是:不得不做,没有其他选择。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28)你问我答

政党制度与舆论极化、公共表达欲的保持、社会科学信息渠道推荐、香港本地资讯推荐、阅读英文新闻方法……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28)你问我答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27)当AI为三K党辩护

2025年3月,《洛杉矶时报》推出了一项新功能。该功能由生成式AI技术驱动,旨在为读者提供不同观点视角。然而,这项功能甫一亮相就引发丑闻,因为AI试图为臭名昭著的三K党辩护。 本期会员通讯将回顾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通过还原AI的具体工作方式,试图发现问题成因,揭示AI在新闻业应用时可能出现的独特风险。 “AI 生成的内容可以无责任地随意重复任何言论” 3月3日,《洛杉矶时报》推出了名为“Insights”的AI驱动功能,旨在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观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立场和相关议题的不同视角。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27)当AI为三K党辩护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26)再谈AI与人的认知能力

AI也会批判性思维了,人怎么办?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26)再谈AI与人的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