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86)中国互联网打工人的意识形态

方可成
方可成
需要 13 分钟阅读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86)中国互联网打工人的意识形态
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明年是中国接入互联网30周年。这30年来,中国被互联网改变,也改变了互联网。本期会员通讯,我们来了解一篇新近发表的很有意思的研究论文,从互联网打工人(程序员、白领和工厂流水线工人)的视角出发,探寻中国互联网的意识形态。

这篇论文发表于学术期刊《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作者是威斯敏斯特大学的那宇琦和岭南大学的潘毅。她们在深圳进行了6次焦点小组访谈——选择深圳,当然是因为那里既有高级科技公司,也有富士康工厂。在这6个焦点小组中,有2个是程序员小组(分别有5个人和6个人),2个是互联网公司白领(非程序员)小组(分别有5个人和6个人),2个是工厂流水线工人小组(分别有7个人和8个人)。

中国互联网的主流意识形态:技术民族主义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71)作为政治网红的Charlie Kirk

既是屏幕上那个亲切的网红,也是现实中那个愿意倾听你、为你战斗的领袖。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71)作为政治网红的Charlie Kirk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70)尼泊尔封禁社交媒体之后

在Discord上重塑国家未来。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70)尼泊尔封禁社交媒体之后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69)叙事播客的“快进式”兴衰

“从完全不赚钱,到赚到足够多到不用工作的钱,再到‘没有预算了’,只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69)叙事播客的“快进式”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