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38)伊朗媒体:黑暗与亮光

在政治空间出现任何微小的开放之后,他们都会抓住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

方可成
方可成
需要 15 分钟阅读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38)伊朗媒体:黑暗与亮光

2022年9月,22岁的伊朗库尔德族女子吉娜·玛莎·阿米尼(Jina Mahsa Amini)因为“未正确佩戴头巾”,在拘留期间疑遭警察殴打致死。随后,伊朗全国爆发大规模示威抗议运动(详见会员通讯618期)。各地民众高喊“女性、生命、自由”的口号,运动的诉求也从女性权益扩展到更为普遍的人权和政治诉求,例如“(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去死”、“反对独裁统治”等。

这场抗议运动至少持续了一年的时间,声势浩大,但伊朗政府寸土不让,并且对民众进行了残酷镇压,造成至少数百人死亡。联合国的调查团在事件一周年时表示:“伊朗政府非但没有维护人权,反而完善和加强了镇压异议人士的措施和能力,包括使用监视技术。任何参与‘女性、生命、自由’运动的人,包括公开抗议或通过社交媒体表达支持的人,都面临着很大风险,包括被捕、拘留、酷刑、虐待,以及重罪起诉的风险,这些罪行可能致使他们被判处死刑。”

2023年10月,又有一位16岁女孩因未佩戴头巾与道德警察在德黑兰地铁内发生争执后晕倒,送医后不幸死亡。

在政府对批评的声音变本加厉残酷打压的背景之下,伊朗媒体的生存状况如何?是否依然有相对独立的声音发出?本期会员通讯,我们结合最近发表在聚焦中东地区事务的《New Lines》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谈谈伊朗媒体面临的黑暗和发出的亮光。

几乎不亚于朝鲜

伊朗的言论自由状况如何?我们先来看伊朗官员的表态: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72)外媒“跪低”

“当这些机构自身受到威胁时,它们显然愿意从记协的保护中受益,但当记协遭到压力时,它们却不愿回报。”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72)外媒“跪低”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71)拜登和《纽约时报》

自富兰克林·罗斯福以来的每一任美国总统,都接受过《纽约时报》的采访。但拜登没有。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71)拜登和《纽约时报》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70)MAGA共产主义

今年2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在莫斯科见到了一名24岁的美国青年。两人大约10分钟的聊天,被剪辑上传到了张维为的官方YouTube频道。在视频中,这位美国青年说:“我们的国家正在崩溃。工人阶级的工作很糟糕。我们的基础设施分崩离析。我们的政府在乌克兰、台湾、以色列和其它地方的战争上花费了数千亿美元。我们在一年内让 700 万非法移民进入国境……” 在那之前,这名美国青年其实刚刚到访过中国。今年1月,他曾受观察者网的邀请,到上海参加活动,并接受访谈。3月,在观察者网的支持下,他开通了微博和Bilibili账号,并获得了平台推荐,迅速积累了几十万粉丝。 这样一名年纪轻轻的美国人,之所以受到观察者网和张维为的重视,被他们奉为座上宾,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愿意批评自己的祖国、赞美中国的成就。实际上,这个名叫Jackson Hinkle的美国人,是“MAGA 共产主义”这个概念最卖力的推销员和代言人。这是一个非常诡异又很吸引眼球的概念——MAGA就是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是川普及其极右翼支持者信奉的理念;而共产主义则是一种左翼意识形态。这两种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理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70)MAGA共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