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被割的韭菜”|免费newsletter(018)
无论是生产过程中的剥削还是消费过程中的上瘾,它们的实质都是剥夺人的自主权。
目录
亲爱的朋友:
前段时间,豆瓣上有个帖子很火:“普通人越努力,网红明星挣得越多”。里面讲的是一个让很多人感到“顿悟”的道理:当我们被996、007得越厉害,就在下班之后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投入自我发展,累得只想打开手机刷短视频和综艺;而当我们刷短视频和综艺的时候,实际上又是给网红、明星和互联网平台贡献流量(乃至金钱),这就让普通人变成“双向被割的韭菜”,上班被割,下班也被割。
这个帖子是普通人观察社会时的洞察,它非常犀利地揭示了今天的人们被“双重奴役”的现状。
2014年的时候,传播学者邱林川老师在《告别i奴:富士康、数字资本. 主义与网络劳工抵抗》一文中总结了类似的现象。他说,在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西洋三角贸易”中,黑奴被从西非卖到北美,在北美生产蔗糖和烟草,这些产品又被卖给欧洲的普通民众,令他们上瘾。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资本收割的不仅是黑奴,还包括欧洲消费者。
类似的,在今天的数字经济中,也有两种被剥削的人:
一是富士康工人,可称为“从事制造的劳工” (manufacturing labour),他们中大多数是新生代农民工,工资低、劳动条件差,在官僚体系和工厂体制的控制下生产硬件;
二是“玩工”,代表着“被制造的劳工”(manufactured labour),因为他们多受商业广告和网络营销影响,特别是利用用户生成内容设计出来的推销手段,不断按资本逻辑制造流行生活方式,再用各种媒体发放出来。
如果套用这两个概念,那么那个豆瓣帖子揭示的现象就是:上班的时候,人们是“从事制造的劳工”;下班之后,人们是“被制造的劳工”——和对糖与烟草上瘾的欧洲人一样,我们对短视频、综艺、游戏上瘾,为资本贡献更多的数据和利润。
邱老师的文章中还指出:“两类i奴都往往付出同样代价,就是其社会性被减弱,成为‘原子化’个体。”的确,当上班时的996和下班后的短视频把人们的时间与精力消磨殆尽,社交都变得不可能,更何谈讨论社会问题、参与社会行动。
怎么反抗这种双重的压迫和奴役?邱老师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些思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路径是:让工人自己创造内容,比如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讨论出路和对策,唤醒集体意识,他称之为WGC(worker-generated content)。无论是生产过程中的剥削还是消费过程中的上瘾,它们的实质都是剥夺人的自主权,而主动生产内容,构建自己的公共领域,就是一种夺回自主权的方式。“因为制造信息的主体发生了变化,是有了集体劳工意识的‘工人’,不再是被资本定义的消费者‘用户’。”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个反面的例子,那就是近一两年网上越来越兴盛的对“资本”和“资本家”喊打喊杀的气氛。我想,很多时候,这种话语虽然看似针对的是压迫者,但它其实是缺乏自主性的,因为他们可能并没有自主地思考和彼此交流过背后的真正问题。讽刺的是,当这些言论在社交媒体上提高了平台的活跃度,它们实际上又成为了资本家创造更多利润的工具。
我想,面对压迫,值得倾听和传诵的是那些真正自主的声音。邱老师的文章里说,当年黑人在奴隶船上集体吟唱,到美洲后演变出了“灵魂乐”(soul music)。我相信,今天的劳动者们自主发出的声音,也一定会留下重要的遗产。
我最近出现在……
青年,虽然但是02 | 林红 x 方可成:警惕谄媚和爹味话语,还原青年主体性和主动权
青年节的时候,和资深公益人林红老师一起在「问题青年」播客聊了聊青年。回过头看,这期播客正好回应了各大互联网公司在青年节推出视频讨好青年的做法。
我最近在读……
把100公斤脏话铺满一座山,他们用行动证明网暴的可怕
一个很有意义的艺术项目。打击网暴,本应更多依靠平台和法律,但是在简体中文互联网的现实中,就像参与项目的艺术家说的,只能更多依靠普通网民。“我们作为普通网民一定要积极主动一点儿,去发出自己的声音。”
The Other Side of Languishing Is Flourishing. Here’s How to Get There. - The New York Times
组织心理学家Adam Grant最近炒热了一个叫做“languishing”的概念。他说,2021年大家的共同感受不是筋疲力竭,也不是抑郁,而是languishing(失去活力),也就是感到停滞,感到空虚,混混沌沌,糊里糊涂。
而在这篇后续文章中,《纽约时报》的作者提出:languishing的反面是flourishing,也就是茂盛生长。那么,如何达到flourishing?文章分享了一些方法:
- 多多庆祝,哪怕只是一些小事;
- 定期写下自己感激的事情和人;
- 做一些利他的事情,比如参与志愿组织,或者是一些很小的事情,比如介绍两个可能会互相感兴趣的人认识,分享一则好的文章、播客(或者这封newsletter!)给你的朋友;
- 找到社群和与他人的联结;
- 从每天固定的习惯中寻找意义;
- 尝试一些新东西。
有意思的是,在这篇文章的评论区,有一则获得高赞的评论给大家的建议是:定期从媒体中抽身,因为媒体“profits off of our stress and foments our fear”(从我们的压力中获利,激起我们的恐惧)。我很赞同这个建议,就像我此前写的,在吸引我们注意力的战争中,媒体会放大坏消息,给我们造成更大的压力。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尤甚。
How a fringe Japanese religion built a pro-Trump social media empire - Rest of World
一个叫做“Happy Science”的日本极右宗教组织和政党,如何成为坚定的川普支持者,并选择社交媒体作为主要的影响力阵地。这个案例再次展示了社交媒体平台如何帮助边缘、极端的政治团体和思潮崛起。
💌
以上就是新闻实验室通过免费newsletter与你的第18次见面。如果你还没有订阅,记得在下方输入邮箱地址免费获取更新。
下周再见!
方可成
2021.5.9
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 Newsletter
订阅newsletter,通过邮件及时获取最新内容。(订阅免费,之后可以选择加入付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