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75)K字签证

碎片化的官僚体系、以安全为导向的治理惯性,以及汹涌的国内民族主义和民粹情绪,共同构成了一股强大的保守力量。

方可成
方可成
需要 14 分钟阅读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75)K字签证
Photo by Christian Lue / Unsplash

最近,中国政府推出“K字签证”,旨在吸引全球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年轻专才。这本是中国在全球人才争夺战中的一次精明出击,但在国内却引发了许多担忧和质疑。

这些质疑的声音,也反映出政府治理与民意舆论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期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我们就从K字签证切入,聊聊中国的移民政策与相关民意。

妙招,还是背刺?

不少外部观察者认为,中国K字签证推出的时机堪称巧妙:就在此前不久,美国川普政府宣布将H-1B高技能人才工作签证的申请费飙升至骇人的10万美元,并全面收紧相关政策,此举无异于将大量国际人才推向门外。在此背景下,K字签证的推出,被外界广泛解读为中国张开双臂,意图“抄底”美国人才流失红利的战略性一步。

然而,这项被寄予厚望的政策,却在中国国内点燃了一场舆论风暴。引爆点颇具戏剧性:一家印度媒体将K字签证称为“中国的H-1B”,这一标签迅速被中国媒体转载,刺激了公众的敏感神经。短短数日内,“中国决定推出K字签证”等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上获得了数亿的浏览量和数百万的讨论,但涌现的并非自豪与欢迎,而是铺天盖地的质疑、焦虑乃至愤怒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76)消费主义与女权行动

“女权主义者必须尽可能多地寻找盟友,其中也包括品牌。”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76)消费主义与女权行动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74)Jimmy Kimmel与言论自由

“一系列拥有商业利益需要保护的私营参与者,做出了‘被碾压’的决定。”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74)Jimmy Kimmel与言论自由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73)你问我答

如何看待梁文道《八分半》被下架?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73)你问我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