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和“没有答案”共存|免费newsletter(037)

在这个正在经历巨大变化、几乎所有人都看不清前路的时候,我们或许都应该学会与不确定性共存,接受“没有答案”也是一种答案,至少是暂时的答案。

方可成
方可成
需要 7 分钟阅读
和“没有答案”共存|免费newsletter(037)
Photo by Towfiqu barbhuiya / Unsplash

目录

亲爱的朋友:

上周借着中秋节的假期,给这份newsletter放了一个假。不知道大家假期过得怎么样?

这两天最受关注的中国新闻是限电和停电。而围绕这个话题最鲜明的情绪则是:困惑。没有预警,没有预兆,也似乎没有规律可循,为什么在东北等地,电突然就不够用了呢?

我所在的一些主要由(前)媒体人组成的群里,大家众说纷纭。有熟悉能源行业的记者抛出了一大段解释,包括煤矿关停、煤炭价格升高、高能耗行业上马太多、可再生能源存在很强的波动性,等等。看上去,远远不是单独一条原因能够解释的。

这其实也是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的常态:很多事情的复杂性都超过我们日常的理解范围——不是说以普通人的智力理解不了,只是这中间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查找、辨别、比对、分析信息,而我们显然没有那么多时间。

但我们又有天生的冲动,需要寻求一个确定的答案,最好还是一个简单的解释,最最好,这个解释还能符合我们此前的想法。

所以,有深谙这种规律的营销号很快给出了解读:这背后是一盘大棋,是为了拖垮美国经济。虽然荒诞不经,但这样的内容一定会受到一部分人的追捧。

这部分人抓住这种解释,率先满足了自己对确定性的需求。那么,对这种解释嗤之以鼻的人,又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困惑呢?

也许,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都要提高自己对不确定性的忍耐能力。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tolerance of ambiguity”,翻译过来是“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它指的是:在面临不确定的情况时,是否将这种模糊和不确定视为一种威胁,是否急切地需要一种确定的答案。

不同的个体,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是不同的。此前的很多研究,都指出了提高这种容忍度的好处:在个体层面,它可能带来更强的创造力,让人拥有更少的非黑即白式思考和刻板印象,也可以让人在遭受意外的时候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而在社会层面,它可以带来更健康的公共生活。

欧洲委员会(Council of Europe)曾经提出一个关于民主文化能力的框架(Reference Framework of Competences for Democratic Culture),其中列出了民主社会中公民应该具备的20种能力,比如: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社会责任感、共情能力、合作能力、冲突解决能力等。而“对不确定性的容忍”也是这20种能力之一。

身为老师,我在上课的时候也常常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之间摇摆。我明白,大多数学生渴望确定的答案,至少这是中国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养成的习惯,而老师又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通过提供这种确定性来建立自身的权威性。然而,大学教育的意义更多在于开拓视野、开放心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视角来看问题,所以,提高学生对不确定性的容忍,理应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在写newsletter的过程中,也有很多读者想听我对最新发生的大事件的解读,比如孟晚舟回国。我虽然勉为其难在前天发送的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里面写了一期这个主题的通讯,但老实说,我能提供的只有视角,而不是答案。

尤其是在这个正在经历巨大变化、几乎所有人都看不清前路的时候,我们或许都应该学会与不确定性共存,接受“没有答案”也是一种答案,至少是暂时的答案。

▶️新视频:与端传媒执行总编的对话

端传媒想要改造新闻生产的方式,现在,它需要你的帮助

端传媒想要改造新闻生产的方式,现在,它需要你的帮助

这是我在昨天上线的一则新视频(仅有YouTube版本),介绍了端传媒成立6周年之际的新动作。

在与执行总编吴婧以及国际编辑宁卉的对话中,我逐渐梳理了她们对端传媒,乃至对当下新闻业存在的问题的非常有洞见的观察。我也了解了她们对于解决问题提出的新方案。

新方案是否能成功,还很难说。它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获得更多的资源。点开视频看看,你会更了解端传媒当下的野心和所需要的帮助。

▶️新视频:VLOG

跟我过一周|大学老师的开学季VLOG

跟我过一周|大学老师的开学季VLOG

这是大约10天前发布的一则Vlog,记录了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周。

🎙新闻实验室播客:讲座录音

【入门向】如何获取更准确、更优质的信息?

上周上线了一期新的播客,内容是我之前做的一场讲座的录音。

讲座是一个关心教育公平问题的朋友Coco发起的,她联系了西部的一家县城中学,希望为那里的学生提供更多书本之外的资源,帮助县城的中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可以如何更快适应大学生活,与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之间不至于出现很大的差距。

在她组织的系列讲座中,我讲了一个自己的“老本行”话题: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我也继续沿用了我很喜欢用的“吃”的比喻,来启发大家如何思考信息获取的问题。

如果你是新闻实验室的长期关注者,相信你已经不需要再听这期播客的入门向内容,但是非常欢迎你将这期播客转发给需要的朋友呀。

(新闻实验室播客的RSS地址是:https://feed.xyzfm.space/xxkgbvrglujv )

我最近读了/听了……

灾难新闻中的手语翻译

手语翻译员已经成为了新冠病毒时期的网红,但手语绝不是轻快的娱乐形式,它们传达着对听障人士来说生死攸关的信息。

香港不是大商场【001】印尼外佣姐姐的爱与欲

两个来自大陆暂居香港的女性发起的普通话播客,相对生活在香港的普通人有更多了解的朋友可以听听(链接需要梯子打开,该播客的RSS地址是 https://feeds.soundcloud.com/users/soundcloud:users:1033996855/sounds.rss )。

💌

以上就是新闻实验室通过免费newsletter与你的第37次见面。想要阅读更多,记得在下面输入自己的邮箱地址免费订阅。

下周再见!

方可成

2021.9.28

免费newsletter

方可成

新闻传播学研究者,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曾经在《南方周末》报社做过几年记者;除了「新闻实验室」之外,还发起过「政见CNPolitics」、「放晴公园」等项目。

评论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人性本弱|免费newsletter(073)

在追求“谁更强”的竞赛中,我们终将疏离,每个人都会深陷孤独;而在承认“我们都很脆弱”的袒露和拥抱中,我们有可能建立起基于尊重和共情的共同体。

人性本弱|免费newsletter(073)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2023年,我的媒体食谱之“最”|免费newsletter(072)

新年好!愿大家的2024年平安顺遂。 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在深圳做了一场线下活动。感谢所有从不同地方出发,汇聚到现场的朋友们。时隔四年,再次在线下连接,看到每一张笑脸,令人感到格外温暖。 我在现场做了一个小时的演讲《我的媒体食谱2023:与生命历程和世界脉动的共振》。在这封信当中,我想提取其中的一个部分,与大家分享。 其实很希望有一个工具,可以自动生成好像Spotify、网易云音乐的“年度听歌报告”那样的“年度内容摄取报告”,因为,从我们摄取的内容入手回顾过去的一年,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如今大多数人的内容摄取都发生在社交媒体上,但主流的平台估计很难出这样的内容总结。因为,如果一定要诚实地总结,那么可能会是这样的: * 抖音:2023年,你浪费在看短视频和直播上的时间长达1000小时。 * 微信:2023年,你在微信公众号里面阅读了300篇假新闻,另外,你阅读过的100篇文章已经404。 * 小红书:2023年,你在小红书上感到焦虑800次,其中800次是因为别人塑造的虚假生活。 这里似乎有一个悖论: * 依赖大数据、信息流的平台,有太多垃圾的、低质的,让你浪费时间的

2023年,我的媒体食谱之“最”|免费newsletter(072)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冲浪者与造浪者|线下沙龙预告|免费newsletter(071)

他们曾经在民意的浪潮上冲浪,但始终,他们难以成为造浪者。

冲浪者与造浪者|线下沙龙预告|免费newsletter(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