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58)口罩、传播与社会

完全成长于疫情时期的儿童可能会因为习惯观察佩戴了口罩的人脸,而习得和发展出不同的情绪识别模式。这对于他们的社交模式、情绪沟通也许会有长远的、还未可知的影响。

方可成
方可成
需要 15 分钟阅读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58)口罩、传播与社会
Photo by Volodymyr Hryshchenko / Unsplash

2023年3月1日,香港维持了近千日的口罩令全面撤销。除进入医疗设施及院舍外,市民们在室内、户外及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均无需佩戴口罩。这标志着香港作为全球最后放开口罩令的地区之一,也解除了全部防疫措施。

口罩作为WHO官方推荐的防疫措施之一,也曾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有过不同的意涵。本期会员通讯,我们聊聊口罩这个陪伴了我们三年的生活习惯究竟怎样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社交生活,背后又有怎样的社会意涵和政治纷争。

佩戴口罩会影响人们的情绪识别和沟通吗?

一个人的脸部能够传达大量的社会和身份信息,例如种族、年龄、性别和情绪状态等。研究表明,戴口罩会阻碍人们的面部处理能力,进而影响到识别身份、人脸记忆、情绪表达、语言沟通的能力。

其中,情绪推断(emotion inferences)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交能力,它需要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脸部表情、言语、肢体动作、所处情境等线索,去理解他人的情绪。

一篇发表于学术期刊《Cerebral Cortex》上的综述文章《Reading Covered Faces》总结道,人们在佩戴口罩时仍然能识别出他人的基本情绪,但情绪的识别准确度会下降,传递出的情绪强度变弱,也让对方感觉到的情绪真实性和感染力变低。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28)你问我答

政党制度与舆论极化、公共表达欲的保持、社会科学信息渠道推荐、香港本地资讯推荐、阅读英文新闻方法……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28)你问我答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27)当AI为三K党辩护

2025年3月,《洛杉矶时报》推出了一项新功能。该功能由生成式AI技术驱动,旨在为读者提供不同观点视角。然而,这项功能甫一亮相就引发丑闻,因为AI试图为臭名昭著的三K党辩护。 本期会员通讯将回顾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通过还原AI的具体工作方式,试图发现问题成因,揭示AI在新闻业应用时可能出现的独特风险。 “AI 生成的内容可以无责任地随意重复任何言论” 3月3日,《洛杉矶时报》推出了名为“Insights”的AI驱动功能,旨在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观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立场和相关议题的不同视角。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27)当AI为三K党辩护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26)再谈AI与人的认知能力

AI也会批判性思维了,人怎么办?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26)再谈AI与人的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