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58)口罩、传播与社会

完全成长于疫情时期的儿童可能会因为习惯观察佩戴了口罩的人脸,而习得和发展出不同的情绪识别模式。这对于他们的社交模式、情绪沟通也许会有长远的、还未可知的影响。

方可成
方可成
需要 15 分钟阅读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58)口罩、传播与社会
Photo by Volodymyr Hryshchenko / Unsplash

2023年3月1日,香港维持了近千日的口罩令全面撤销。除进入医疗设施及院舍外,市民们在室内、户外及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均无需佩戴口罩。这标志着香港作为全球最后放开口罩令的地区之一,也解除了全部防疫措施。

口罩作为WHO官方推荐的防疫措施之一,也曾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有过不同的意涵。本期会员通讯,我们聊聊口罩这个陪伴了我们三年的生活习惯究竟怎样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社交生活,背后又有怎样的社会意涵和政治纷争。

佩戴口罩会影响人们的情绪识别和沟通吗?

一个人的脸部能够传达大量的社会和身份信息,例如种族、年龄、性别和情绪状态等。研究表明,戴口罩会阻碍人们的面部处理能力,进而影响到识别身份、人脸记忆、情绪表达、语言沟通的能力。

其中,情绪推断(emotion inferences)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交能力,它需要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脸部表情、言语、肢体动作、所处情境等线索,去理解他人的情绪。

一篇发表于学术期刊《Cerebral Cortex》上的综述文章《Reading Covered Faces》总结道,人们在佩戴口罩时仍然能识别出他人的基本情绪,但情绪的识别准确度会下降,传递出的情绪强度变弱,也让对方感觉到的情绪真实性和感染力变低。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番外)中国性别平等领域扫描:行动路径与社群谱系

尽管性别议题流量激增,但新世代的青年却被隔绝在国际社会已然主流化的「性别作为行业」的参与渠道之外。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计划线上沙龙(2024.4)和“不合时宜”聊天

若含、王磬和我,将同时面对新闻实验室和不合时宜两个社群的付费会员,一起漫谈媒体。

新闻实验室会员计划线上沙龙(2024.4)和“不合时宜”聊天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51)中国的MCN行业

如果我们真的关心中国人实际上的“媒体食谱”,那么就必须对MCN有更多的了解。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51)中国的MCN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