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发布之后|免费newsletter(038)

一则并不算新的消息,为什么会引发这么多的关注?

方可成
方可成
需要 7 分钟阅读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发布之后|免费newsletter(038)
Photo by Kyle Glenn / Unsplash

目录

亲爱的朋友:

从前天开始,不少人给我转发一则消息:“2021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征求意见稿重申:非公有资本不得从事新闻采编播发业务”,朋友圈里这则消息也刷了屏,几家外媒也关注到此事,做了报道。

人们这么关注这则消息,出乎我的意料,因为这则消息本身并不是什么开天辟地的新规。在1949年之后,中国就没有了私营的新闻媒体,采编新闻的权利一直把握在官方的手中。一些人认为具备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媒体,要么其实是体制内的存在(比如南方周末),要么随时会被关掉(比如好奇心日报)。所以,新闻标题里使用的词是“重申”,而不是“新规”。

我想,一则并不算新的消息,引发了这么多的关注,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媒体圈之外的大众,其实并不了解中国媒体的具体运作情况。而这也不能怪大家知道得太少,因为实际情况就是充满了灰色地带,非公有资本发布了新闻内容的情况并不鲜见。

归根到底,对于“什么是新闻”这个问题,很难去定义。如果采用最泛泛的定义,把一切大大小小的、各个领域的信息都定义为新闻,那么基本上除了官方媒体之外,就没有人可以再说什么了,大家也都可以把自己的微博号给注销了——发一张今天刚好目击的车祸现场,聊一聊今天在电视上看到的世界大事,介绍一下你所在的领域里面的新动向,评论一下奥运会赛场上的运动员表现,乃至吐槽一下某个娱乐明星,这些是否都会被算作是新闻,被严加管起来?

在现实中,对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突发事件等领域的管理是很严格的,而对于其他领域,比如娱乐、体育、生活方式、普通人的故事等等,则一般并未出手管理。但是,对于什么是新闻的解释权,掌握在官方手中,因此总会发生曾经被允许但后来被禁止的情况,比如前段时间打击的一批财经类自媒体。也一直有由非公有资本支持的媒体依然可以发布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相关的新闻和评论,比如由外资风投支持的观察者网,周小平卢克文等大V,乃至“胡锡进观察”这个微信公号,背后都是非公有制公司。

既然从未有过确切的标准,也总有前后变动和例外情况,圈外人不知道“无私营新闻媒体”这件事情也就很容易理解。

但是,如果仅仅是因为大家不知道不了解,似乎也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突然这么关注这个规定。因此,我想还有第二个原因,那就是社会情绪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或者说“等待更多的靴子落地”的状态之中——经历了近来课外辅导、网络游戏、娱乐饭圈等政策,人们的预期中可能会有更多的限制政策出台,而针对媒体行业的政策则看起来是合情合理的下一个。

这样的情绪是非理性的吗?恐怕未必。发改委这次公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虽然是例行发布,且没有看到颠覆性的条款,但是谁又能知道,在接下来的具体执行中,是否会有大的变化?

而且,此次条文中确实有一些新增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又有语焉不详之处。例如,“非公有资本不得经营新闻机构的版面、频率、频道、栏目、公众帐号等”,这里的经营到底是指广告经营,还是内容运营,还是整体承包?再例如,“非公有资本不得引进境外主体发布的新闻”,这里的“引进”指的是全文翻译,还是包括译介(像什么“英国报姐”之类天天做的就是引进境外小报发布的新闻)和评论?至于“非公有资本不得举办新闻舆论领域论坛峰会和评奖评选活动”,这里是否包括承办、协办的情况呢?

所以,尽管从字面上看,相关规定并未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但接下来是否真的会进一步收紧和清理一大批内容发布者,并不好说。整个社会都已经感受到,已经进入了一个和此前大不相同的时代,此前的经验未必适用于眼下,我们只能重新积累新的经验,做新的判断。

🎙新闻实验室播客:独行侠、降落伞与合作之网

你曾梦想过成为一名行走天下的国际新闻记者吗?你知道为什么很多国际报道被称为“降落伞新闻”吗?你知道为什么“降落伞新闻”被人们诟病,大家又在尝试什么更好的国际报道形式吗?

本期新闻实验室播客,我邀请了端传媒的国际记者宁卉(lulu),一起聊了聊她做的国际报道,以及背后的一种富有潜力的国际报道新范式。

我们聊到的话题包括:

  • 和哥伦比亚记者一起去厄瓜多尔做报道;
  • 跨境报道与传统的降落伞新闻有什么不同?
  • 跨境报道需要的资源和时间投入;
  • 为什么端传媒将跨境报道作为默认设置;
  • 编辑记者和读者的“赌气”
  • 对其他记者提供启发和激励;
  • 希望大家还愿意往外看,还愿意关心世界。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PodcastSpotify及各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本期播客。新闻实验室播客的RSS地址是:https://feed.xyzfm.space/xxkgbvrglujv

我最近读了……

车祸:当一个顺丰同城骑手撞了一个送美团外卖的顺丰分拣员

两个北京务工者的故事。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具体看到他们是怎样被困在系统里的,这里的系统并不只是算法。

The Frustration with Productivity Culture | The New Yorker

在人类的历史上,生产力的提升一直是依靠改进和优化生产系统做到的,比如福特的流水线作业法。但是现在,提升生产力的重担却转移到了个体身上。

我在最近的一期《放晴早安》里面也介绍了这篇文章。

💌

以上就是新闻实验室通过免费newsletter与你的第37次见面。想要阅读更多,记得在下面输入自己的邮箱地址免费订阅。

下周再见!

方可成

2021.10.10

免费newsletter

方可成

新闻传播学研究者,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曾经在《南方周末》报社做过几年记者;除了「新闻实验室」之外,还发起过「政见CNPolitics」、「放晴公园」等项目。

评论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I人”的时代|免费newsletter(074)

这个似乎到处都是I人的时代,既是个体层面对内向者性格特质的认可,又反映着公共生活层面的失落。

“I人”的时代|免费newsletter(074)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信息差”究竟怎样打破?|会员计划2024开学优惠

面向大众的、免费使用的平台,都不会是你能打破信息差、跻身“信息达人”行列的地方,它们只能是让你和众人变得一样、没有差别的地方。

“信息差”究竟怎样打破?|会员计划2024开学优惠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保持清醒,保持锐利|新闻实验室精品挂耳咖啡

阅读优质信息,品尝精品咖啡。

保持清醒,保持锐利|新闻实验室精品挂耳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