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06)中国有“新闻荒漠”吗?

在新闻荒漠里,不仅有权力不受监督、社会溃败的危机,也有许多未能得到满足的、容易被欺骗的信息消费者。

方可成
方可成
需要 13 分钟阅读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06)中国有“新闻荒漠”吗?
Photo by Ryan Cheng / Unsplash

“新闻荒漠/沙漠”(news desert)是一个近几年来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引发大量关注和讨论的议题。它指的是那些没有专门的新闻媒体覆盖和服务的地区,尤为常见的是农村地区、小城镇等。在传统媒体兴盛的时候,几乎每个小城镇可能都有自己的报纸。但是,随着传统媒体的衰落,最先大批倒闭的也是这些小型的地方媒体。

根据西北大学去年发布的研究报告,美国从2005年开始已经有差不多2500份报纸停业——平均下来,每周就有两份报纸消失。而这些报纸,绝大多数都是服务于某一个小城镇的地方媒体。

就像沙漠因为缺水而生态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一样,这些失去了本地媒体的地区,也会出现一系列糟糕的后果。一方面,地方政府和企业得不到有力的监督,可能会发生更多的贪腐丑闻;另一方面,民众对本地事务知之甚少,虚假信息传播更为猖獗,也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公民参与,败坏地方政治与社会生态。

如今,有7000万美国人生活在没有任何地方报纸的郡县,那些地方是最荒芜的新闻沙漠。尽管《纽约时报》等大媒体近几年的经营状况不错,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全国性大媒体的探照灯无法顾及每一个具体的基层社区。

“新闻荒漠”现象在中国是否也存在?生活在中国的“新闻荒漠”中的人,是如何获取新闻信息的?这些问题之前少有人研究。最近发表在学术期刊《Media and Communication》的一篇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空白。论文的作者是肯塔基大学副教授邰子学,以及位于福建省的闽江学院的两位学者何白和刘建萍。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42)你问我答

播客“不合时宜”实习生事件、民粹主义与川普、研究方法和提问方法、新传专业与跨专业等。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42)你问我答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41)深度视频新闻的成功经验

“建立一个能让创作者主导的严谨、易懂、视觉化的新闻报道事业蓬勃发展的场所”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41)深度视频新闻的成功经验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40)DOGE与政府信息公开之争

这是一场维护政府透明度的战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40)DOGE与政府信息公开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