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04)大V博主的个人事实核查实践

“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相信科学,所以不相信你的叙事,而是因为他们不相信你的叙事,所以不愿意相信科学。”

方可成
方可成
需要 16 分钟阅读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04)大V博主的个人事实核查实践
Photo by Hartono Creative Studio / Unsplash

(本期会员通讯的内容,由Han和Yuki撰写,方可成编辑。)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特大地震,破坏了福岛核电站的反应堆。此后10余年,东京电力公司持续向反应堆注水,产生了超过134万吨核废水。2023年8月24日,日本开始向太平洋排放处理过的核废水。排海当日,中国海关全面禁止了来自日本的水产品,中国外交部谴责日本“极不负责”。在社交平台,官方账号和民间账号对日本的行为口诛笔伐。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福岛核废水达到国际排放标准。日本大使馆也用数据证明福岛核废水排放物浓度为中国宁德核电站2018年实际排放量的约五分之一。微博上亦有少量帖子向公众科普,但被迅速删除。

我们的调查开始于2023年10月。我们详细梳理了中国和海外各大社交平台关于核废水的讨论,揭示了普通民众如何陷入信息黑洞。我们前往东京、台北、香港、深圳的日料店,采访店主、食客对于排水事件的看法。我们还采访了核物理专家、社交媒体内容安全负责人、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试图理解每个人相信什么,又为什么相信。我们发现,在日本核废水排海事件上,个体所寻求的科学信息远超理解和处理能力,而且无论信息封锁墙内外,似乎都难以吸收有价值的社交媒体信息、以形成自身观点。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36)教皇方济各:改革、倾听、对话

“一个无家可归的老人因曝晒而死亡不是新闻,但股市下跌两个点却是新闻,怎么能这样?”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36)教皇方济各:改革、倾听、对话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计划线上沙龙(2025.4)一名“陆配”在台湾写作、读博、讲单口喜剧

两岸夹缝、三重身份。

新闻实验室会员计划线上沙龙(2025.4)一名“陆配”在台湾写作、读博、讲单口喜剧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34)为新闻业注入新生命的金融家

“说约翰·桑顿改变并拯救了美国新闻业并不夸张。”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34)为新闻业注入新生命的金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