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39)2025年普利策奖解读

此次的三大赢家,正好代表了过去数年美国新闻业格局中的三支向上力量。

方可成
方可成
需要 13 分钟阅读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39)2025年普利策奖解读

目录

美国当地时间5月5日下午,2025年普利策奖的获奖名单公布。延续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此前的传统,我们对今年的奖项做及时的深度解读。

赢家与输家背后的媒体格局之变

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从来都不只是编辑记者个人的殊荣,它更是新闻媒体机构实力与地位的证明。在获奖名单上出现次数的多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一家媒体整体经营状况的好坏。

纵览本届获奖名单,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三大赢家,它们正好代表了过去数年美国新闻业格局中的三支向上力量。

赢家一:《纽约时报》

今年获得最多奖项的是《纽约时报》——在15个新闻奖项中,他们摘走了4项,分别是报道苏丹内战的国际报道奖、聚焦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的失败的解释性报道奖、拍摄川普遇刺未遂瞬间的突发新闻摄影奖,以及与《巴尔的摩旗帜报》共同报道芬太尼危机的地方报道奖。

近年来,凭借付费订阅制的成功,《纽约时报》不仅走出了财政危机,而且能够为采编团队提供相当稳定的成本支持,这是他们连续摘得多项普利策奖的基础——好新闻的生产是很费钱的。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曾经多次介绍《纽约时报》在订阅制上的成功经验,在此不再赘述。

赢家二:ProPublica

这又是新闻实验室的长期读者们非常熟悉的名字。作为一家专注于调查报道的非营利媒体,它在2010年的时候就成为了第一家获得普利策奖的网络媒体(那时距离它成立不过两年),此后又多次获奖。

今年,ProPublica获得了最重要的公共服务奖——如果你还记得去年的获奖名单,那么你可能会意识到:这竟然是这家媒体连续两年摘得最高奖。

这种状况并不是没有先例——《华盛顿邮报》就曾在1999年和2000年连续获得公共服务奖,但它显然是非常难以达成的成就。这证明了成立不过17年的ProPublica在新闻品质和影响力上已经可以和百年大报并肩。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ProPublica走出的成功之路也表明:至少在美国,依靠为数众多的基金会捐赠和个人捐赠,是可以支持顶尖的非营利性质的媒体的。并不是只有营利性的商业媒体才能做到最优秀,非营利媒体其实正成为越来越关键的力量。

ProPublica今年的获奖作品调查了美国部分州严厉的堕胎禁令实施后,一些怀孕的女性因此而付出的生命代价。这组报道产生了实际影响——得克萨斯州参议院通过了《母亲生命法案(The Life of the Mother Act)》,目的是防止该州严格的堕胎禁令导致孕妇死亡。实际上,今年在美国至少有7个州的立法机构正在考虑扩大允许堕胎的范畴,其中不少拟议法案都是对ProPublica报道的直接回应。

这组报道至今仍在继续。报道团队成员Kavitha Surana表示:“我们之所以做这组报道,是因为没有其他人对这些法律的后果进行如此详细的调查。我们将会继续这样做。这次获奖非常有意义,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可以意识到这些法律的后果,我们将能够继续调查这些案例,以及全国许多禁止堕胎的州所发生的事情。”

ProPublica去年的获奖作品也产生了实际影响。那一组报道关注的是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涉嫌权钱交易的情况。报道发出之后,最高法院通过了一份行为守则,在最高法院历史上尚属首次。

赢家三:《巴尔的摩旗帜报(The Baltimore Banner)》

《巴尔的摩旗帜报》其实并不是一份报纸——它是一家成立不到三年的网络媒体。但是,它已经收获了第一枚普利策奖。

他们的获奖报道探讨了巴尔的摩市的芬太尼危机,发现该市吸毒过量致死率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而当地领导人的应对措施却停滞不前,变得和实际情况非常脱节。

普利策奖委员会称赞记者们“富有同情心的系列调查捕捉到了巴尔的摩芬太尼危机的惊人层面及其对年长黑人男性不成比例的影响”。评委还指出,《巴尔的摩旗帜报》建立了一个复杂的统计模型来揭示危机在不同人群中的影响,并将模型与其他媒体分享

《巴尔的摩旗帜报》过去两三年从创办到快速发展的历程,堪称给新闻业带来希望的励志故事。它的创办要追溯到另一家报纸的没落——2021 年,声名狼藉的投资公司Alden Global Capital收购了巴尔的摩当地重要报纸《巴尔的摩太阳报》(The Baltimore Sun),这让人们对这家报纸的未来质量,乃至整个巴尔的摩的媒体状况感到担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巴尔的摩旗帜报》想要填补优质新闻的空白。

和ProPublica一样,《巴尔的摩旗帜报》也是一家非营利媒体,它的初始资金来自马里兰州的酒店业巨头Stewart Bainum Jr.——这位商人认捐了5000万美元。

但是,依靠一位富豪的捐赠是无法获得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因此,和《纽约时报》一样,《巴尔的摩旗帜报》也在积极运营其付费订阅模式。目前,他们已经拥有超过6.3万付费订户,2024年的收入比前一年增长了40%。依照这样的发展趋势,他们距离实现收支平衡已经不远。

《巴尔的摩旗帜报》的CEO表示:“我们的工作是通过提供可信和独立的本地新闻,为马里兰州的社区提供信息并加强社区建设。新闻报道的质量已被证明是业务发展的火箭燃料,有助于我们的商业团队推动订阅、广告和慈善捐款。”

看上去,收入和报道质量之间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现在,《巴尔的摩旗帜报》的采编已经超过80人,比拥有188年历史的《巴尔的摩太阳报》还要多了。

此前,《巴尔的摩旗帜报》的领导层曾将该媒体描述为一场实验,探索地方新闻业复兴的模式。他们的主编,获得普利策奖这件事表明,《旗帜报》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实验。“我们正在展示如何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新闻机构……我觉得这就是此刻的部分意义所在,你可以建立一个组织,尽管有种种不利因素,但它可以获得成功。它可以在新闻报道方面取得成功,可以在订户方面取得成功,也可以在社区产生影响。”

总结这三大赢家,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当前的媒体格局中(至少在美国),能够同时在支持优质内容和实现可持续经营方面表现出色的媒体具备这样关键词:付费订阅、基金会和个人捐赠、非营利、追求报道的实际影响力。

而与之相对的输家,则是营利性的地方纸媒——它们曾经辉煌过,但现在已经越来越在美国媒体版图中销声匿迹。

好报道=50%的采编努力+50%的支持系统

上文提到,《巴尔的摩旗帜报》的获奖报道其实是和《纽约时报》合作的成果。

原来,2023-2024年,《纽约时报》推出了首届“地方调查奖学金”计划。在该计划的支持下,几家地方媒体的记者将可以持续调查自己所在的州内的重要议题,他们在这段时间内从《纽约时报》领取薪水,并接受其编辑的指导,最终的作品由《纽约时报》和地方媒体共同刊发。《纽约时报》前执行主编Dean Baquet是该奖学金的负责人。

《巴尔的摩旗帜报》记者Alissa Zhu正是这个奖学金计划的首届获奖者,她在这期间做的调查也正是这次的获奖作品。因此,这种制度性的支持是优秀报道产生的重要原因。

让这组报道得以出炉的还有其他的制度支持。在调查过程中,马里兰州首席法医办公室拒绝向记者提供完整的尸检报告。于是,《巴尔的摩旗帜报》在2022年起诉了该机构。2024年1月,法官支持了媒体的诉讼请求,命令州政府交出公共记录,这些公共记录也成为这组报道的基础。

也就是说,不受制于政府的司法系统、信息公开的原则,是做这类调查报道的重要支持。

我们也可以从ProPublica的获奖作品中感受到优秀作品出炉背后的个人努力和系统支持。

主要负责这组报道的记者做了两件非常聪明的事情:她开始在前线寻找信源,包括研究各州产妇死亡情况的人;她还开始查看禁止堕胎州的死亡记录,看是否能发现因禁止堕胎而发生的死亡事件。

2023年夏天,记者在法医的死亡数据中发现了Amber Thurman的名字。她是一位28岁的女性,因无法在佐治亚州获得合法堕胎治疗而死亡。在一年的时间里,记者反复尝试与Amber Thurman的家人交谈——她尝试发邮件、打电话、登门拜访,但死者家人一直不愿意和她说话。直到记者休产假的时候,死者的姐姐终于给记者打了电话,才使得报道有了突破。

在个人努力突破的同时,公共数据也再次成为此类调查报道的基础。ProPublica从得克萨斯州卫生服务部购买了所有医院七年的住院病人出院记录——这些记录包含所有住院时间超过一天的(经过匿名处理的)数据,以及住院信息,包括住院期间记录的诊断和实施的手术,以及一些患者人口统计信息和账单数据。

如果无法获得这样的数据,那么仅凭个案是很难揭示系统性问题的。

和媒体一样,普利策奖也面临争议与危机

本次普利策奖发布后,有一个奖项的归属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争议——突发新闻摄影奖。

评委会将这个奖项颁给了拍摄刺杀川普现场的《纽约时报》记者Doug Mills。不过,他的作品不是我们最熟知的那一副国旗下流血握拳的川普,而是一组照片,其中包括一张拍到了子弹。

不少人(尤其是川普的支持者)认为,由美联社记者Evan Vucci拍摄的握拳照应该是当之无愧的最佳突发摄影作品。不过,普利策奖选择了《纽约时报》的作品也是可以自圆其说的:首先,《纽约时报》的作品是完整的一组,能够通过多个场景讲述一个更加完整和丰富的故事;其次,拍摄到子弹的轨迹在技术上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可能还会有媒体人认为,那张著名的握拳照过于戏剧化,太容易成为宣传工具,以新闻的标准来说需要谨慎对待。

但是,这些理由肯定难以说服所有人。不少支持川普的个人和媒体,已经发表看法,认为普利策奖归根到底是自由派媒体人的自嗨,他们拒绝给一张展示川普光辉形象(甚至被认为是川普胜选关键)的照片颁奖,其实只是因为他们对川普充满了偏见。

普利策奖委员会当然可以忽略这样的声音。但是,和新闻业整体面临的信任危机类似,普利策奖也面临着被贴上某种特定标签的情况。公共服务始终是这个奖项的核心,但是它本身是否被公众和媒体当中的保守派接受和信任,将是一个挑战。

最后,我想引用巴勒斯坦作家Mosab Abu Toha的推文。他获得了这次普利策奖当中的评论奖,获奖作品是他在《纽约客》杂志刊发的一系列记录加沙战争之下巴勒斯坦人身心创伤的文章。尽管这个主题是如此的沉重,但他在得知获奖消息之后

Let it bring hope
Let it be a tale
(让它带来希望
让它成为一个故事)

(本期下载包可以点此获取)

会员通讯普利策奖

方可成

新闻传播学研究者,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曾经在《南方周末》报社做过几年记者;除了「新闻实验室」之外,还发起过「政见CNPolitics」、「放晴公园」等项目。

评论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38)肖医生与董小姐:一场网络狂欢

愤怒驱动但又终将消散的流量,难以回答这些问题。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38)肖医生与董小姐:一场网络狂欢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37)政治能不能进校园:一个台湾案例

一所校名里就带有“政治”二字的大学,却要政治退出校园吗?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37)政治能不能进校园:一个台湾案例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36)教皇方济各:改革、倾听、对话

“一个无家可归的老人因曝晒而死亡不是新闻,但股市下跌两个点却是新闻,怎么能这样?”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36)教皇方济各:改革、倾听、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