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62)美国记者被驱逐之后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这三大报的记者被驱逐之后,对中国的报道会发生变化吗?

方可成
方可成
需要 10 分钟阅读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62)美国记者被驱逐之后
Photo by Jakayla Toney / Unsplash

2020年,中国和美国之间曾经爆发一场驱逐记者的“媒体战”,《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这三大报的驻华记者绝大多数都被迫离开了中国。我曾在会员通讯368期和414期当中记录过当时的局面。

一个直接的问题是:他们被驱逐之后,这些报纸对中国的报道会发生变化吗?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最近发表在学术期刊《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的一篇论文,尝试回答了这个问题。论文的两位作者都来自斯坦福大学传播学系,一位是著名的Jennifer Pan教授,另一位则是博士生Matt DeButts——他曾在2014-2019年担任《洛杉矶时报》的驻华记者,对这个话题非常熟悉。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55)AI如何影响选举

69%的案例都是AI发挥了有害作用,只有16%是良性的使用。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55)AI如何影响选举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54)几则给人希望的案例

不论资源多少,不论障碍大小,报道与传播总能找到方式与渠道,也总能获得回响。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54)几则给人希望的案例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53)抖音上的聋人创作者

“聋人身份”被不断商品化,文化表达被压缩进流量和消费的模板中。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53)抖音上的聋人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