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动荡的世界里,别烧坏自己的情绪保险丝|免费newsletter(035)

方可成
方可成
需要 6 分钟阅读
动荡的世界里,别烧坏自己的情绪保险丝|免费newsletter(035)
Photo by Thibaud Vaerman / Unsplash

目录

亲爱的朋友:

9月好。今天的信里,我想聊聊这个动荡世界里的心理健康。

前段时间,有一篇文章在英文世界里面引发了不少讨论。文章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我们需要关注自己情绪的“保险丝”。

如果你有住在旧房子里的经验,那么你很可能遇到过保险丝烧坏的情况。很多旧房子的电路承载能力很弱,因为盖那些房子的时候,这个世界上还没有那么多大功率的电器。在这样的房子里面,如果你同时打开吹风机、电磁炉、音响之类的电器,那么很可能保险丝就会烧坏,电路系统罢工。

就像房子的电路系统一样,我们的情绪也有一定的承受极限。而且,因为人类生理上的进化速度是非常慢的,所以我们每个人的情绪保险丝,可能还是古代的配置。也就是那个“从前慢”的时代,那时的世界也有悲剧、有不公、有灾难,但你能知道的可能只有自己村里发生的这些事。遥远地方的事情,要么你永远不会知道,要么等你知道的时候,已经是几个星期、几个月之后了,因为“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当我们的情绪保险丝还是“从前慢”的配置,我们身边的世界早已进入了“地球村”。我们可能需要关心的事情,早已不只是自己村里的那些事,而是包括了许多遥远的地方、遥远的人。

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句话很打动人,我也希望所有的世人都有这样的情怀,这样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比现在美好得多。可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有时候,这种“有关”、这种共情,会烧坏我们的情绪保险丝。特别是,对一些本身就特别容易产生共情的人来说,不断袭来的消息就像不断被打开的大功率电器一样,让人不堪重负。

社交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这种压力。一方面是社交媒体上信息更新的速度太快了;另一方面则是:社交媒体会形成一种社会压力,好像如果你没有关心什么,就是一个冷漠的、傲慢的人。

但我们必须承认:人的情绪承受力是有限度的,我们不可能关心所有的不公和灾难。否则,当情绪的保险丝烧坏了,我们就失去了关心任何事的能力,我们会抑郁、焦虑,会失去行动力。

所以,那篇文章的作者建议,经常问问自己三个问题:

  • 哪些是我应该做的事情,哪些不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 哪些是我应该说的,哪些不是我应该说的?
  • 哪些是我应该关心的,哪些不是我应该关心的?

她特别强调:问这些问题,无关价值,只关乎数学——增加得太多,就会超过情绪保险丝的承载上限。

这个世界面临着太多的问题:仍未结束的疫情,残酷的不平等,气候变化带来的越来越多的灾害,全球政治的不稳定,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有人去关心,但并不需要一个人投入关心所有。如果你是一个关怀社会、共情他人的人(如果你订阅了这份newsletter,你很可能就是这样的人),那么请一定记住:留意自己情绪保险丝的上限,选择一些自己最关心的议题去关心,对于另一些不公和悲剧,可以稍微隔离开来,留给其他人去关心。

这不是逃避,不是冷漠,这是为了我们可以可持续地关心这个世界。

🎙新闻实验室播客

本周来和大家聊天的是王子诣,她和第7期聊土味视频的裴瑜一样,也是在上学期选了我开设的课程“中国内地的媒介与社会发展”,完成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期末作业《当互联网把心理咨询师送到江西小镇》。

在她的文章中,线上心理咨询是一个切片。通过它,我们可以观察小镇百态:留守儿童、问题少年、心理问题的污名,以及疗愈的尝试。

我们谈到了这些话题:

  • 小镇青年重新观察自己成长的地方;
  • 心理咨询如何和小镇发生关系;
  • 互联网心理咨询为小镇体制内人士提供的机会;
  • 小镇里的问题少年和问题青年;
  • 小镇心理咨询师的工作状态;
  • 心理健康问题依然被污名化;
  • 线上和线下咨询的异同;
  • 互联网平台的角色;
  • 70后和90后心理咨询师的代际差异;
  • 怎样理解当今的中国小城镇生态。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PodcastSpotify及各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本期播客。新闻实验室播客的RSS地址是:https://feed.xyzfm.space/xxkgbvrglujv

另外,每期播客聊天部分的内容我也会做成视频版,在我的YouTube频道上线,欢迎收看和订阅。

我最近出现在……

Citizen沙龙文字整理+PPT | 方可成 x 刘致昕:我们与真相的距离(上)

上周参与的沙龙的文字整理稿。下篇应该会在周一(9月6日)在该公号(Sysiphus公社)推送。

我最近读了……

55年没有等到真相,卞仲耘丈夫王晶垚走了

上周,百岁老人王晶垚去世。他的妻子卞仲耘是“文革”中第一个被学生打死的校长。他在当时拍摄了妻子的遗体,并在此后不断地追寻真相。他说:“我就是要让后来的人看看,这是人类历史上多么黑暗的一页。”

人生重开模拟器

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游戏——其实,与其说是游戏,不如说是随机事件和网络热梗生成器。虽然粗糙,但总能让你产生奇妙的关联感。

💌

以上就是新闻实验室通过免费newsletter与你的第35次见面。想要阅读更多,记得在下面输入自己的邮箱地址免费订阅。

下周再见!

方可成

2021.9.5

免费newsletter

方可成

新闻传播学研究者,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曾经在《南方周末》报社做过几年记者;除了「新闻实验室」之外,还发起过「政见CNPolitics」、「放晴公园」等项目。

评论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翻山越岭的意义|免费newsletter(064)

“人如何看待自己无法改变的因素,如何创造意义,都有很多可能性。”

翻山越岭的意义|免费newsletter(064)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属于青年的时间与未曾抵达的未来|免费newsletter(063)

相信他们懂得关怀、拥有勇气、能够建立广泛的社群联结,相信他们会带来新的可能性。

属于青年的时间与未曾抵达的未来|免费newsletter(063)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已死”喊了很多年,更快溃败的却是社交媒体平台|免费newsletter(063)

本周二(4月18日)中午,北京长峰医院发生火灾,造成至少29人死亡。从火灾发生,到当晚官媒《北京日报》发出情况通报,其间近8小时几乎没有任何信息传出,这样的静默令人愕然。 端传媒的报道很好地总结了其中可能的原因。我想基于其中的信息,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今天,当我们提到“媒体”的时候,往往可能在说两种东西,第一是生产原创新闻报道的新闻媒体(或称“机构媒体”),第二是承载巨量信息、人人皆可发言的社交媒体平台,上面活跃着大量的“自媒体”。 在两者的对比之中,许多人觉得社交媒体平台代表着更先进的生产力,就像汽车胜过马车一样;它们也的确创造了更大的商业成功,吸引广告主带着钱跟机构媒体说再见;也有人觉得社交媒体的社会意义和公共价值同样超过机构媒体,因为它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降低了表达的门槛、形成了民众监督的力量、带来了“围观改变中国”的可能。 但是,在社交媒体平台已经入侵我们的生活十多年的今天,我们已经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至少在社会意义和公共价值方面,社交媒体平台带来的可能只是一些虚假希望。 用一个我最近思考较多的概念——韧性(resilience)——来考察,北京长峰医院火灾显示

“新闻已死”喊了很多年,更快溃败的却是社交媒体平台|免费newsletter(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