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鱿鱼游戏》背后的反讽|免费newsletter(039)

那些被包装成正常的、自然的、不可避免的、永不改变的东西,背后其实是有意的构建。

方可成
方可成
需要 8 分钟阅读
《鱿鱼游戏》背后的反讽|免费newsletter(039)
Photo by Sung Jin Cho / Unsplash

目录

亲爱的朋友:

可能不少人都已经看过《鱿鱼游戏》了吧?尽管中国大陆是Netflix在全世界未能进入的四个市场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朝鲜、叙利亚和克里米亚地区)。

这部剧已经成为Netflix有史以来播放量最多的剧集,观众超过1.1亿,当然这估计不包括通过各种途径看到这部剧的中国人。Netflix也因此收获了一大批新的订阅者,公司的股票价格被不断推高。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到,Netflix迄今最成功的一部剧居然是在韩国制作的,里面的人物说的全是韩语,其他国家的人都要借助字幕才能看懂。之前曾经有说法,欧美国家的观众,特别是美国人,对非英语的剧不会太感兴趣。但是,《鱿鱼游戏》打破了这种观念。

这部剧为什么会这样成功?除了分析游戏设计、布景、色彩、造型等等元素之外,我读到的文章里面还经常提到的一点是:因为它讲述了在残酷的资本主义制度之下,人们的共同感受。

比如,BuzzFeed的一篇文章就说,我们为剧里的主人公加油,因为我们明白他们所对抗的力量和我们所要面对的是类似的。观众们被这样的剧集吸引,说明全世界的人都有共同的感受。“无论你说什么语言,身处何方,资本主义都让我们感到绝望。”

的确,《鱿鱼游戏》的导演黄东赫自己也是这么说的。他在接受《Variety》杂志采访的时候,“我希望写一个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描绘极致的竞争,就像我们生活中的极致竞争一样。我想使用我们在真实生活中都遇到过的人物。”

有意思的是,朝鲜的宣传机器也发文章赞扬了《鱿鱼游戏》。文章说,这部剧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在这样高度不平等的社会里,人被当成棋子一样。此前,朝鲜的媒体也赞扬过获得奥斯卡的韩国电影《寄生虫》,虽然朝鲜人看不到Netflix,也看不到奥斯卡。

如果说《鱿鱼游戏》确实是一部批判资本主义的剧集,或者至少有批判资本主义的成分,那么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反讽的事情,因为生产这部剧的正是资本主义的公司,而且可以说是全球扩张的资本主义巨头。而这部剧通过批判资本主义,让全世界那么多人觉得感同身受,最后直接受益的还是这家资本主义公司和它的投资人。也就是说,资本主义似乎并不惧怕对自身的批判,甚至能通过批判自己,进一步发展自身的利益。

其实有一个概念可以用来描述这种现象,那就是hegemony,翻译成“霸权”,或者是“领导权”、“支配权”。这里的霸权,并不是那种依靠武力、暴力来维持的,而是在文化和精神上,让人“心甘情愿”接受的。当然,要让人主动同意和接受,就需要非常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让人觉得现存秩序是正常的、自然的、不可避免的、永不改变的,并且最终对所有人都是更好的。

《鱿鱼游戏》的组织者声称这是公平的游戏,但所谓的公平只存在于具体的比赛中,并不存在于参赛者和VIP观赛者之间。参加游戏的人以为自己的对手是其他参赛者,其实他们真正要面对的是整个游戏系统。虽然组织者手上有枪,但参赛者可以选择退出和重新加入,这就让他们的选择变成了自主的决定,变成了“不得不如此”。甚至,在游戏中输掉、被杀死,也成了自己能力不够、运气不好的体现,与系统无关。

同样,在电视机前看完《鱿鱼游戏》的观众并不会揭竿而起,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因为他们缺乏一种霸权之外的想象力,他们有的庆幸自己不是负债累累的人,有的即便感到痛苦,但也很难想象另一种更好的社会,最终只能把重担压回自己身上,让自己承担一切。

在这方面,一个很好笑的例子是:在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上面,已经有人根据《鱿鱼游戏》写出了职场鸡汤。比如,从第一关“123木头人”中得到的启示是,在走向目标的过程中掌握好自己的节奏,光走得快是不行的;从第二关“椪糖游戏”中得到的启示是,要think outside the box,也就是突破常规,跳出思维的框框;从第三关“拔河”中得到的启示是,要灵活,赢得比赛的不一定是最强大的选手,而是由具备眼光和策略的领导人带领的队伍……

不得不说,这是与《鱿鱼游戏》有关的最愚蠢的言论了。让更多的人专注于这些具体的个人策略,正是资本主义维持霸权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要能从游戏中脱身,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认识到这套霸权是按照怎样的机制运作的,是看到那些被包装成正常的、自然的、不可避免的、永不改变的东西,背后其实是有意的构建。

🎙播客:末日到来前,再努力折腾折腾吧

很多人都发现:最近两三年,“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消息越来越多了。

不过,从茶余饭后的一声感叹,到知晓背后的自然科学变化趋势,再到关心且在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危机,这条理念道路也很长。

“需要看那么多灾害新闻吗?世界已经够混乱的了,谁还在乎地球升温1.5°C?”我们对于即时性的自然灾害报道、和长期性的气候科学报道,也许需要重新认识其价值和意义。

本期播客,我邀请了两位在气候变化议题上深耕的朋友刘君言和崔绮雯来聊天。我们聊到的话题包括:

  • 极端天气到底是不是气候变化导致的?
  • “短视”的媒体:更关注即时新闻,而不是长期趋势
  • 今年的洪水不再静悄悄?
  • 气候变化和普通人的关系没有说清楚
  • “那你说说我们该干什么?”
  • 气候议题如何出圈?
  • 气候变化是关乎正义的问题
  • 社交媒体讨论对气候变化议题的恶意
  • 外卖骑手和气候变化有什么关系?
  • 把人放到气候变化报道中间来
  • 在去全球化的年代,如何谈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PodcastSpotify及各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本期播客。新闻实验室播客的RSS地址是:https://feed.xyzfm.space/xxkgbvrglujv

我最近读了……

The Real-Life Auto Strike Behind the Runaway Netflix Hit Squid Game | Labor Notes

《鱿鱼游戏》背后的一段真实历史:2009年韩国警方镇压双龙汽车示威工人事件,当时工人抗争了77天之久。剧集主角成奇勋的背景设定就是双龙汽车的工会积极分子。

对待吸毒人员,国家政策不应向众声喧哗低头

写得非常清楚的一篇评论。作者在评论区说的“只有官微,没有官”是对社会治理民粹化倾向的总结。

💌

以上就是新闻实验室通过免费newsletter与你的第39次见面。想要阅读更多,记得在下面输入自己的邮箱地址免费订阅。

下周再见!

方可成

2021.10.18

免费newsletter

方可成

新闻传播学研究者,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曾经在《南方周末》报社做过几年记者;除了「新闻实验室」之外,还发起过「政见CNPolitics」、「放晴公园」等项目。

评论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人性本弱|免费newsletter(073)

在追求“谁更强”的竞赛中,我们终将疏离,每个人都会深陷孤独;而在承认“我们都很脆弱”的袒露和拥抱中,我们有可能建立起基于尊重和共情的共同体。

人性本弱|免费newsletter(073)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2023年,我的媒体食谱之“最”|免费newsletter(072)

新年好!愿大家的2024年平安顺遂。 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在深圳做了一场线下活动。感谢所有从不同地方出发,汇聚到现场的朋友们。时隔四年,再次在线下连接,看到每一张笑脸,令人感到格外温暖。 我在现场做了一个小时的演讲《我的媒体食谱2023:与生命历程和世界脉动的共振》。在这封信当中,我想提取其中的一个部分,与大家分享。 其实很希望有一个工具,可以自动生成好像Spotify、网易云音乐的“年度听歌报告”那样的“年度内容摄取报告”,因为,从我们摄取的内容入手回顾过去的一年,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如今大多数人的内容摄取都发生在社交媒体上,但主流的平台估计很难出这样的内容总结。因为,如果一定要诚实地总结,那么可能会是这样的: * 抖音:2023年,你浪费在看短视频和直播上的时间长达1000小时。 * 微信:2023年,你在微信公众号里面阅读了300篇假新闻,另外,你阅读过的100篇文章已经404。 * 小红书:2023年,你在小红书上感到焦虑800次,其中800次是因为别人塑造的虚假生活。 这里似乎有一个悖论: * 依赖大数据、信息流的平台,有太多垃圾的、低质的,让你浪费时间的

2023年,我的媒体食谱之“最”|免费newsletter(072)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冲浪者与造浪者|线下沙龙预告|免费newsletter(071)

他们曾经在民意的浪潮上冲浪,但始终,他们难以成为造浪者。

冲浪者与造浪者|线下沙龙预告|免费newsletter(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