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53)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害了青少年?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的最大规模的无节制实验。”

方可成
方可成
需要 15 分钟阅读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53)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害了青少年?

上个月底,纽约大学商学院的著名社会心理学家Jonathan Haidt出版了一本新书,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其中也不乏争议。

Jonathan Haidt此前写过几本很有影响力的畅销书,其中最著名的是《正义之心:为什么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The Righteous Mind: Why Good People Are Divided by Politics and Religion)》。前几天我在参加C计划的阅读日直播时,听C计划的联合创始人蓝方说这本书对她影响非常大,帮助她理解了人们的意识形态根本分歧究竟从何而来,启发她如何面对差异。

Jonathan Haidt的另一本著名畅销书是《娇惯的心灵(The Coddling of the American Mind)》(与他人合著),他在其中批评了美国的大学生们日益敏感、脆弱、回避真问题的讨论和挑战。那么,为什么今天的美国年轻人变成了这个样子?在他给出的几则原因当中,有一条是: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引用该书的中文版宣传语来说就是:今天的年轻人们“惯于在社交媒体构筑的虚拟世界里寻找意见的共鸣,面对不同的观点和立场,用举报的方式来消除自己的不安全感。”

在刚刚出版的新书中,他延续了这条线索,向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全面开炮,认为它们给这一代青少年带来实实在在的伤害,呼吁将它们从青少年的生活中隔绝出去。

那么,这位著名学者的判断靠谱吗?我们是否真的应该禁止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

给青少年手机=送他们上火星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02)尹锡悦与韩国媒体

从媒体的视角出发,看看这场戒严以及背后的绝望总统。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02)尹锡悦与韩国媒体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报名开启】新闻实验室2024年末线下沙龙(北京)

相会于北京,分享这一年的内容消费,回顾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也通过喜欢的内容结识彼此。

【报名开启】新闻实验室2024年末线下沙龙(北京)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01)性少数内容创作者的策略

中国的性少数内容创作者并非简单地选择顺从或对抗,而是发展出一套灵活的“变通策略”,创造性地生存和表达。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01)性少数内容创作者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