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世界依然很大,依然引人好奇|免费newsletter(042)

方可成
方可成
需要 7 分钟阅读
世界依然很大,依然引人好奇|免费newsletter(042)
Photo by Juliana Kozoski / Unsplash

目录

亲爱的朋友:

这期的免费newsletter来得稍微有点晚。最近两周临近期末,又碰上两年前购买的Macbook Pro突然坏掉无法开机,实在是有些焦头烂额,原定周末行山的计划也被迫取消了。(这里也想要提醒一下拥有2019年款Macbook Pro的朋友,这款机器的问题多多、口碑很差,千万做好数据备份。)

昨天是本学期“Journalism Theory and Analysis”的最后一次课,主题是“新兴的新闻形式”,比如解释性新闻(以Vox为代表)、对话型新闻(conversational journalism)、聊天机器人(chatbot)推送的新闻、解困式新闻(solutions journalism,“放晴公园”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小小实验)。我还邀请了在欧洲的宁卉远程连线,来给大家介绍“跨境合作新闻”(此前她也在新闻实验室播客里面讲解过这个主题)。

宁卉在分享中提到,跨境合作报道是近几年的热门趋势,打开任何一家给新闻项目提供资助的基金会,几乎都在强调这个概念,给跨境报道提供支持。我问她:这似乎和大家近两年谈得很多的“全球化退潮”、“去全球化”不太一样,为什么大家没有缩回自己的地盘,反而是更多开展了跨境报道呢?

她说,记者更多不是追随某种理念或意识形态,而是追随故事。哪里有故事,记者就去向哪里。尽管“去全球化”的理念被热炒,但是在现实中,我们依然生活在高度全球化的环境下,中国的呼吸机在波黑引发问责风暴,香港人吃的花胶来自巴西,可以说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东西都依然是全球化的产物。

说到巴西,这是她最近刚去的国家。时隔两年之后,终于又可以踏上跨国实地报道的旅途,她说这让她感到欣喜和安定:世界依然是那么大。

说回“去全球化”,她说,正在退潮、正在经受越来越多挑战和质疑的,其实是某一种特定范式的全球化:由西方世界主导,主要目的是为资本寻找更廉价的劳动力和更丰厚的利润,秉持着经济发展和中产阶级壮大带来政治变革的天真想象……

的确,当我们在说“全球化退潮”的时候,应该分清楚我们究竟说的是哪一种全球化。某种特定范式的退潮,并不意味着人类就要重回部落年代,更不意味着我们应该画地为牢——其实,即便在没有互联网,乃至没有飞机和铁路的年代里,也已经有全球旅行者,有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这个角度上说,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的必然,因为在很多人的心底里,总是有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对多元经历与自由流动的向往。

如果说对“非我族类”的警惕是人类的一种本能,那么“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其实也是人类的另一种本能。人类的历史一直在这两种本能的张力之中发展,那些利用人们的恐惧感和仇恨心获利的人,也许暂时占了上风,但他们不可能总是胜利。

在写这封信之前,我刚刚读到邹思聪的哥廷根笔记。它和我在上期newsletter推荐的季天琴的哈佛笔记有相似之处,都是在自由流动与开放融合遭遇空前挑战的时候,在个人层面上依然存在的探索和尝试。只要人类还拥有好奇心,有对“流动的生活”的向往,全球化就不会结束。

虽然已经困在香港很久,但在读了邹思聪的文章之后,我竟也想起了宁卉的那句话:世界依然是那么大。这让人感到安心。

🎙播客:当下频道如何记录当下

本期请来新闻实验室播客聊天的,是视频品牌“当下频道”的创始人Lucia。请她的原因很简单:“当下频道”是我最喜欢的中文网络视频品牌了,没有之一。

我觉得当下频道的存在是一件非常让人觉得受鼓舞的事情,它让我们知道,在极度嘈杂的中文网络视频领域,还有人在用心做内容,从选题到制作到包装,无不是精益求精的专业水准。更令人觉得受鼓舞的是,这样用心做内容的团队,还是能活下来的。

相信不少人都有和我一样的感受:在无边无际的垃圾内容当中,抓住一个持续生产精品的品牌,是多么不容易也多么令人欣喜的事情。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当下频道的内容(油管B站),可以先看几期感受一下。如果你也是当下频道的粉丝,那就太好啦,快来一起听听看吧!

你可以在小宇宙苹果PodcastSpotify及各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本期播客。新闻实验室播客的RSS地址是:https://feed.xyzfm.space/xxkgbvrglujv

另外,每期播客聊天部分的内容我也会做成视频版,在我的YouTube频道上线,欢迎收看和订阅。

我最近读了……

第三届“记者的家”新闻奖获奖名单

我的朋友圈里有人说,这是中国民间版的普利策奖。它也许会被认为是一群新闻人的自娱自乐,但评选出的作品的确是今年在专业群体内部有口皆碑的报道,这样的内部评选对于在这个年代确认新闻业的价值是非常可贵的。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公共服务奖获奖的三篇(组)作品中,均为自媒体发布(其中一个还是发布在朋友圈)。 ”而非虚构奖的入围作品也是发表在个人公号上的。

雪贝 | 起底司马南背后的流量机器和变现之谜

十几年前做Anti-CNN起家的饶瑾,在一度陷入商业纠纷和丑闻之后,依靠司马南炮轰联想再次回到了爱国生意的舞台中央。

哈贝马斯2021年最新文章:重思数字化时代中公共领域的转型

“就像印刷术使得所有人都成为了潜在的读者,新媒体使得所有人成为了潜在的作者;但是,哈贝马斯反问,要过多久所有人才能真正学会阅读呢?”

💌

以上就是新闻实验室通过免费newsletter与你的第42次见面。想要阅读更多,记得在下面输入自己的邮箱地址免费订阅。

下期再见!

方可成

2021.11.30

免费newsletter

方可成

新闻传播学研究者,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曾经在《南方周末》报社做过几年记者;除了「新闻实验室」之外,还发起过「政见CNPolitics」、「放晴公园」等项目。

评论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人性本弱|免费newsletter(073)

在追求“谁更强”的竞赛中,我们终将疏离,每个人都会深陷孤独;而在承认“我们都很脆弱”的袒露和拥抱中,我们有可能建立起基于尊重和共情的共同体。

人性本弱|免费newsletter(073)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2023年,我的媒体食谱之“最”|免费newsletter(072)

新年好!愿大家的2024年平安顺遂。 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在深圳做了一场线下活动。感谢所有从不同地方出发,汇聚到现场的朋友们。时隔四年,再次在线下连接,看到每一张笑脸,令人感到格外温暖。 我在现场做了一个小时的演讲《我的媒体食谱2023:与生命历程和世界脉动的共振》。在这封信当中,我想提取其中的一个部分,与大家分享。 其实很希望有一个工具,可以自动生成好像Spotify、网易云音乐的“年度听歌报告”那样的“年度内容摄取报告”,因为,从我们摄取的内容入手回顾过去的一年,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如今大多数人的内容摄取都发生在社交媒体上,但主流的平台估计很难出这样的内容总结。因为,如果一定要诚实地总结,那么可能会是这样的: * 抖音:2023年,你浪费在看短视频和直播上的时间长达1000小时。 * 微信:2023年,你在微信公众号里面阅读了300篇假新闻,另外,你阅读过的100篇文章已经404。 * 小红书:2023年,你在小红书上感到焦虑800次,其中800次是因为别人塑造的虚假生活。 这里似乎有一个悖论: * 依赖大数据、信息流的平台,有太多垃圾的、低质的,让你浪费时间的

2023年,我的媒体食谱之“最”|免费newsletter(072)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冲浪者与造浪者|线下沙龙预告|免费newsletter(071)

他们曾经在民意的浪潮上冲浪,但始终,他们难以成为造浪者。

冲浪者与造浪者|线下沙龙预告|免费newsletter(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