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17)巴以舆论漩涡中的TikTok

TikTok是一个偏向巴勒斯坦的平台吗?

方可成
方可成
需要 10 分钟阅读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17)巴以舆论漩涡中的TikTok
Photo by Solen Feyissa / Unsplash

距离TikTok CEO周受资在美国国会出席听证会(参见会员通讯662期)已经过去了半年多,美国并没有针对TikTok出台大规模的封禁令(仅政府部门禁止使用)。然而,最近,美国政界呼吁封禁TikTok的声音再次出现。

11月7日,共和党参议员Josh Hawley就致信拜登政府的财政部长、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主席耶伦,称TikTok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呼吁实施封禁。

在信中,他列举的封禁理由除了此前经常被提到的中国因素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TikTok上的内容在以色列和哈马斯的此轮战争中可能具备的“偏向性”,以及可能会对年轻人产生的影响。

支持巴勒斯坦是TikTok上的主流?

我们已经知道,TikTok在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已经成为最受欢迎,尤其是最受年轻人欢迎的社交媒体平台。那么,在TikTok上,是支持以色列的内容多,还是支持巴勒斯坦的内容多呢?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24)哈佛校长、反犹主义与言论自由

这两天,哈佛、MIT和宾大这三所美国顶尖大学的校长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她们对于巴以战争引发的校园抗议活动所做的表态,被一些人批评为支持反犹主义和仇恨言论,是对大学精神的侮辱,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她们是在捍卫言论自由的原则,是坚守大学的价值。 今天的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我们来谈谈这场争议,从中一窥言论自由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张力,以及背后的政治哲学问题。 争议背景:美国大学校园里的抗议浪潮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24)哈佛校长、反犹主义与言论自由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23)公关公司与威权政府的生意

“中国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度持续领跑全球。”(《中国日报》) “过去一年中国民众对本国政府的信任度高达91%,在受访国家中排名第一。”(新华社) “中国是唯一对经济前景更乐观的国家。在对于‘自己的家庭在未来五年会过得更好’这一问题的调研中……仅中国受访者对此问题信任度较去年上升。”(清华大学) 也许你在中国的官方媒体上见过这样的标题和内容。第一眼看上去,你以为这是中国政府自己的调查数据,但仔细阅读之后,你发现:这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的著名跨国公司发布的“全球信任度”年度报告。今年的报告是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发布的。 今天的会员通讯,我们就来了解这份报告背后的这家公关公司。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23)公关公司与威权政府的生意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22)阿根廷和荷兰:极右政党的胜利

今天的会员通讯,我们来关注阿根廷和荷兰。这两个国家的共同点是:它们最近都举行了选举,获得胜利的都是民粹主义极右翼政党,获胜的政党领导人分别被称为“阿根廷川普”和“荷兰川普”。 11月19日,在阿根廷总统选举的第二轮投票中,极右翼选举联盟“自由前进党”候选人哈维尔·米莱(Javier Milei)以55.69%的得票率战胜了中左翼执政联盟“团结为祖国”候选人、现任经济部长塞尔希奥·马萨,当选为新一任阿根廷总统。川普闻讯祝贺米莱赢得胜利,称他会“令阿根廷再次伟大”。 11月23日,荷兰下议院选举结果显示,基尔特‧维尔德斯(Geert Wilders)领导的自由党(PVV)成为第一大党,拿下了下议院150个席位中的37个。如同川普提出的口号“美国第一”,维尔德斯也喊出“荷兰第一”。 从南美洲到欧洲,极右翼政党的攻城略地是否再次说明了这个世界正在加速右转?如何看待这些国家的民意与未来政策?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22)阿根廷和荷兰:极右政党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