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79)吴谢宇案与新闻伦理

新闻伦理就是一个充满了灰度的世界,这里很少有纯黑和纯白。

方可成
方可成
需要 15 分钟阅读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79)吴谢宇案与新闻伦理

上周,中文互联网上两篇最受关注的深度报道是《三联生活周刊》和《南方周末》关于吴谢宇弑母案的文章。配合着5月30日二审宣判的日子,这两篇报道让这起离奇的恶性罪案重回公众视野。

两篇文章都披露了不少信息,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是不是过于聚焦原生家庭,尤其是身为被害人的母亲谢天琴的性格问题?谢天琴已逝,可以在报道中引用她的日记吗?记者有没有被吴谢宇的个人陈述带着走?……

“看理想”公号的编辑前天约我聊了聊这些新闻伦理问题,我们的访谈记录预计将于周三左右在“看理想”公号发出。这次访谈也促使我对新闻伦理这个议题做了更多的思考和整理,在本期会员通讯中,我将自己的这些思考写下来与各位分享。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85)BBC高管辞职

两位最高级别领导的离职,仅仅是因为一次剪辑失误吗?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85)BBC高管辞职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84)纽约新市长

马姆达尼的视频着重展示他真实地存在于纽约的街头巷尾,而不是仅仅坐在播客的录音棚里。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84)纽约新市长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83)重新思考创意产业里的“用爱发电”

过度强调理想主义和“热爱能抵岁月漫长”,无异于无节制消耗青年人。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83)重新思考创意产业里的“用爱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