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79)吴谢宇案与新闻伦理

新闻伦理就是一个充满了灰度的世界,这里很少有纯黑和纯白。

方可成
方可成
需要 15 分钟阅读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79)吴谢宇案与新闻伦理

上周,中文互联网上两篇最受关注的深度报道是《三联生活周刊》和《南方周末》关于吴谢宇弑母案的文章。配合着5月30日二审宣判的日子,这两篇报道让这起离奇的恶性罪案重回公众视野。

两篇文章都披露了不少信息,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是不是过于聚焦原生家庭,尤其是身为被害人的母亲谢天琴的性格问题?谢天琴已逝,可以在报道中引用她的日记吗?记者有没有被吴谢宇的个人陈述带着走?……

“看理想”公号的编辑前天约我聊了聊这些新闻伦理问题,我们的访谈记录预计将于周三左右在“看理想”公号发出。这次访谈也促使我对新闻伦理这个议题做了更多的思考和整理,在本期会员通讯中,我将自己的这些思考写下来与各位分享。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55)AI如何影响选举

69%的案例都是AI发挥了有害作用,只有16%是良性的使用。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55)AI如何影响选举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54)几则给人希望的案例

不论资源多少,不论障碍大小,报道与传播总能找到方式与渠道,也总能获得回响。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54)几则给人希望的案例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53)抖音上的聋人创作者

“聋人身份”被不断商品化,文化表达被压缩进流量和消费的模板中。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53)抖音上的聋人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