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71)拜登和《纽约时报》

自富兰克林·罗斯福以来的每一任美国总统,都接受过《纽约时报》的采访。但拜登没有。

方可成
方可成
需要 14 分钟阅读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71)拜登和《纽约时报》
Photo by Jon Tyson / Unsplash

上一封会员通讯和MAGA有关,本期我们来聊聊拜登。

在6月底举行的本届美国大选首场电视辩论中,现任总统拜登的表现堪称“灾难”。他声音沙哑、说话断断续续,几乎让人听不清他在说什么。这样的表现,似乎印证了人们对他年龄和身体状况的担心(他今年11月将满82岁),民主党支持者方面随即出现不少呼吁“换人”的声音。

对“换人”喊得最卖力的一家媒体,是在意识形态上偏左、长期支持民主党的《纽约时报》。它连续刊发社论和多篇评论,呼吁拜登退出竞选,改由其他民主党人与川普竞争。

实际上,《纽约时报》此次积极发声并不令人意外——过去数年,它一直非常关注拜登的年龄问题。这家大报虽然被共和党支持者视为偏袒民主党,甚至称它为“民主党机关报”,但它实际上和拜登团队之间闹过不少矛盾,十分缺乏互信。

从这些矛盾中,我们也能一窥美国媒体和政治权力之间的互动关系。

拜登是好人,我爱拜登,但是他必须退出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99)假新闻受害者的复仇

今天的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将讲述一个堪称“年度爽文”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假新闻和阴谋论的受害者借助法律武器,并在一家挺身而出的另类媒体公司的帮助下,实现了“复仇”。 惨案与阴谋论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99)假新闻受害者的复仇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98)你问我答

怎样整理信息?如何看待因为逃避就业而想要读博?学生用AI写作业怎么办?……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98)你问我答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97)珠海汽车撞人事件

事件发生的48小时之内,有哪些信息被生产、传播和删除,而公众又有怎样的信息需求和情绪表达。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97)珠海汽车撞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