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18)数据新闻先驱Philip Meyer(1930-2023)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当电脑还是龟速运行的庞然大物、记者只靠纸笔工作的时候,他就开始尝试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用于报道当中了。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16)大纪元的转型
今天的会员通讯,我想介绍一下最近我和两位合作者一起发表的一篇论文。论文的主题是关于一份非常特别的媒体:大纪元(The Epoch Times)。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15)李克强
10月27日,中国前总理李克强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68岁。他离世时,仅仅正式退休了7个多月而已。 这个令人惊讶的消息传出后,中国的机构媒体和社交媒体给出了非常不同的反应。本期会员通讯,我们对这些反应做一个梳理和回顾,并且借此谈谈公民新闻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13)总理记者会上,翻译的特殊角色
本期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我们来了解最近发表的一篇非常有意思的论文。文章研究的是:在每年“两会”结束时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翻译在其中扮演的特殊角色。 更具体地说,论文研究的是:记者会上的翻译是怎样改造记者的提问,使得那些带有批评色彩的问题被软化,并且变得更容易被回答的。这是一个此前很少有人研究的现象,文章作者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社会学系的Ruey-Ying Liu,发表于期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Politics》。
特权心理与受害者心态|免费newsletter(070)
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正在发生的战争,引发了很多的思考和讨论。这几天我也一直在阅读相关的信息,尝试从不同视角去理解历史与现实。在这封newsletter中,我尝试提出一个很细小和具体的角度。对于极为复杂的巴以问题来说,这个角度只是一个很小的侧面,但或许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启发这个思考角度的,其实是前段时间我的一位同事的经历,它和巴以问题完全无关。我们暂且叫这位同事A教授吧。 A教授说,他收到一封邮件,写信的是某所精英私立大学的本科生。学生说,在课上读到了A教授的文章,觉得很有启发,于是想问A教授是否招收研究助理,希望能有机会和A教授一起工作,接受他的指导。 A教授回信表示感谢,并且给信中提到的一些研究思路提供了反馈建议。他还说,我们学院无法招收远程的研究助理,不过他很乐意打个视频电话,看看可以怎样帮到写信的学生,能不能以某种方式让学生可以参与到最近的研究项目里面来。 学生回信说,自己想找的是带薪的研究助理工作,希望能够参与到研究项目并且得到工资。 A教授以为这中间有什么误解——毕竟,已经明确解释过不招收远程研究助理了。于是他回信做了进一步解释:带薪研究助理的岗位是竞争很激烈的,不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11)巴以之间,欧美媒体偏向哪方?
本期会员通讯,我们继续关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旷日持久的矛盾冲突。具体来说,我想要讨论的是:欧美媒体在报道这一话题的时候,是否表现出了明显的偏向性?如果有,偏向的是哪边?产生偏向的原因又是什么? 巴以冲突中媒体偏向的具体表现 就像很多撕裂人群的话题一样,人们对媒体在巴以问题上偏向性的看法,和人们自己的观点息息相关。那些强烈支持以色列的人,时常认为媒体太过偏向巴勒斯坦;而那些非常支持巴勒斯坦的人,则往往认为媒体有强烈的偏袒以色列的倾向。 有不少学术论文以此为研究问题,它们采用的分析方法更为系统性,因此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如同2010年的一篇论文当中总结的:大部分既往研究都发现,欧美媒体在巴以两方当中更加偏向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