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08)Gisèle Pelicot

应该让施暴者——而不是受害者——感到羞耻。

方可成
方可成
需要 11 分钟阅读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08)Gisèle Pelicot
法新社战地记者Christophe Simon为Gisèle Pelicot拍摄的肖像

上周,我在《纽约时报》于Instagram上发布的一篇关于Gisèle Pelicot的帖子下面看到一则被点赞了超过4000次的留言:她才应该是《时代》杂志的年度人物,而不是川普。

2024年的最后一期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就以Gisèle Pelicot这位足以成为2024年度人物的勇敢女性为主题。

知晓我姓名

Gisèle Pelicot是法国一起大规模强奸案的受害者。这起案件的情节骇人听闻——Gisèle Pelicot当时的丈夫Dominique Pelicot在2011年到2020年之间,屡次用安眠药迷昏她,最初是独自强奸她,其后发展到在网上招募其他男子加入强奸行为。他还将性侵虐待过程录制成视频。

据Dominique本人供述,十年间有71人到访家中参与强奸行为。他拍摄的影片和照片多达两万多则。

但是,这起案件的轰动性并不仅仅因为可怕的案情,还因为受害者做出的一个重要选择:向全世界公开自己的真实姓名。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83)重新思考创意产业里的“用爱发电”

过度强调理想主义和“热爱能抵岁月漫长”,无异于无节制消耗青年人。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83)重新思考创意产业里的“用爱发电”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82)郑智化事件中的舆论生态

强弱对比、敌我思维是最容易理解,也最容易被操纵的。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82)郑智化事件中的舆论生态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81)中国如何管控外国记者

通过制造一种高度不确定的氛围,间接影响和限制记者的报道行为。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81)中国如何管控外国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