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的媒体食谱之“最”|免费newsletter(072)
目录
新年好!愿大家的2024年平安顺遂。
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在深圳做了一场线下活动。感谢所有从不同地方出发,汇聚到现场的朋友们。时隔四年,再次在线下连接,看到每一张笑脸,令人感到格外温暖。
我在现场做了一个小时的演讲《我的媒体食谱2023:与生命历程和世界脉动的共振》。在这封信当中,我想提取其中的一个部分,与大家分享。
其实很希望有一个工具,可以自动生成好像Spotify、网易云音乐的“年度听歌报告”那样的“年度内容摄取报告”,因为,从我们摄取的内容入手回顾过去的一年,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如今大多数人的内容摄取都发生在社交媒体上,但主流的平台估计很难出这样的内容总结。因为,如果一定要诚实地总结,那么可能会是这样的:
- 抖音:2023年,你浪费在看短视频和直播上的时间长达1000小时。
- 微信:2023年,你在微信公众号里面阅读了300篇假新闻,另外,你阅读过的100篇文章已经404。
- 小红书:2023年,你在小红书上感到焦虑800次,其中800次是因为别人塑造的虚假生活。
这里似乎有一个悖论:
- 依赖大数据、信息流的平台,有太多垃圾的、低质的,让你浪费时间的内容,回顾起来其实挺不雅的。
- 值得你花时间的内容来源,比如书籍、newsletter、你精挑细选的公号,其实都是小数据,没有自动生成报告的必要。
以下,就是我基于自己的2023年媒体内容摄取小数据,提取出来的一些“最”。
最引发我个人触动和行动的新闻事件:粉红色头发女孩去世
遭遇网暴的粉红色头发女孩“鸡蛋姬”去世后,我在人生中第一次染发,请理发师把额头上的一缕头发染成了粉红色。我也在此前一期关于网暴的播客基础上,又做了一期讲述平台应该如何应对网暴的播客。 在课堂上,我的“现身说法”也激发了一些学生去染发。3月的一个周末,朋友在大馆组织了一场treasure hunt,在我的建议下,大家把活动的主题色变成了粉色,我还去买了一些假发给大家戴上。
在粉发女孩遭网暴这一事件上,《中国青年报》耿学清等记者的持续跟踪非常重要。
在我看来,网暴事件当中最重要的角色是平台,因此我的播客选择的切入点也是平台。2023年,在关于平台生态的内容中,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叙事型播客《跳进兔子洞》的“流量怪力”系列,以及《三联生活周刊》对秀才崛起之路的挖掘。
印象最深的一则视频报道:《追查痴汉》
BBC纪录片《追查痴汉——谁在售卖中国日本性侵偷拍影片》。这是一则扎实而有勇气的调查报道,视频本身亦惊心动魄。本来约了记者到新闻实验室播客聊一聊,可惜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不过“正面连接”刊发了对记者的访谈,已经是颇为完备的还原。
最上瘾的剧集:Borgen
2023年的台剧很耀眼(《人选之人:造浪者》《八尺门的辩护人》),但我最上瘾的还是一部丹麦剧:《Borgen》。
《Borgen》并不是2023年的新剧,它的第一季播出于2010年,最近一季播出于2022年。我是在2023年年初和一些欧美学者聊天的时候,才知道这部剧的。
《Borgen》是一部政治剧,或者说是一部以政治和媒体为中心的剧,三个最重要的角色分别是党魁、新闻秘书/政治化妆师(spin doctor)、记者。它不同于《纸牌屋》的暗黑,也不是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而是将政治描绘为一种既具备高远的目标,又能在现实中选择智慧的妥协以实现目的的职业。有人说它是丹麦版的《白宫风云(West Wing)》,甚至比《白宫风云》更好看。
最喜欢看的新闻网站:Rest of World
每个学期上课都会推荐这家媒体,它专注于报道欧美以外的世界的科技与社会。它的“China Outside China”系列从科技的视角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每篇报道都是紧跟时代跳动的脉搏,写作风格亦清新易读。
最想每期都读完的newsletter:Chartbook by Adam Tooze
2023年通过王磬认识了哥伦比亚大学教授Adam Tooze。她跟我说:那是一个也写newsletter的教授。当然,他的newsletter比我的要有影响力得多,而且内容丰富到爆炸,全球各国的政经趋势尽在他的掌握。
2024年最期待的一本书:《Not the End of the World》
你也许在Our World in Data上面查过数据。2023年,我通过TED演讲和播客对于这个网站的副主编和首席研究员Hannah Ritchie了解了更多,并且对于她的观点深为认同。她展现的是一种基于数据的、理性的乐观主义。这本《Not the End of the World》是她预定于2024年1月出版的新书,我非常期待读到。
引发最多思考的一组论文
在2023年读过的诸多论文中,让我念念不忘的是《Journalism Studies》新开设的“Provocations”专栏当中刊发的一组文章。这个专栏的名字直译过来是挑衅、激怒,可以看出是为了专门容纳一些大胆的声音而设置的。
首期“Provocations”专栏刊发的《Journalism Studies for Realists: Decentering Journalism While Keeping Journalism Studies》当中挑战了我们对于“新闻”的角色和重要性的理解,启发我们以更广阔的视野去思考究竟是什么是新闻、究竟我们为什么需要新闻。
就像新闻实验室一直在推的“媒体食谱”概念,能容纳进食谱的内容是非常多的,有影视作品,有音乐,甚至还可以包括文艺演出、线下交流。对我们产生重大影响的、对社会公共利益形成助推的,并不仅仅是狭义的新闻媒体按照那一套专业的操作流程生产出来的内容。
🎙️播客上新
最近,关于新闻报道当中的受访者应该实名还是匿名出现的问题,引发了不少争议,甚至出现了业界和公众之间的巨大撕裂。本期新闻实验室播客,我邀请了两位媒体人熊阿姨和来福来聊聊这个话题。我们希望,媒体和公众之间可以有更多的互相理解和互相支持。
欢迎在苹果Podcast、Spotify、小宇宙等播客客户端订阅新闻实验室播客,适用于泛用型播客客户端的rss地址是:https://feed.xyzfm.space/xxkgbvrglujv
🔥几则推荐
📣 注意啦:我会在新闻实验室的Instagram账号和Threads账号上推荐每周值得一读/听/看的媒体内容。欢迎关注和推荐其他好内容~
👆 第11届中大新闻奖评选结果,涵盖2021年7月1日-2023年6月30日的作品。对于此次获奖最多的立场新闻来说,这是它们最后一次有获奖资格了。从这份获奖名单中也能看到香港新闻人的坚持。
👆 《体坛周报》从世界杯的角度谈政治:「基辛格是一个以美国的名义,向全世界的独裁政权收取保护费的家伙,这是他精巧的个人发明。」
👆 像食通社这样作为非机构媒体的专业组织,在贡献好报道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几期近来的会员通讯
💌
以上就是新闻实验室通过免费newsletter与你的第72次见面。欢迎通过各种渠道转发(从邮箱里点击最上面的大标题就可以获得本期newsletter的网址)。
如果你是从朋友的转发读到这篇内容,可以点这里订阅后续更新和查看往期内容。
下期再见!
方可成
2024.1.3
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 Newsletter
订阅newsletter,通过邮件及时获取最新内容。(订阅免费,之后可以选择加入付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