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新闻实验室会员计划线上沙龙(2025.5)如何在机构外继续做报道

当“到某个阶段一定要转行”几乎是所有记者同行的共识,真的没有办法延长职业寿命吗?

方可成
方可成
需要 2 分钟阅读
新闻实验室会员计划线上沙龙(2025.5)如何在机构外继续做报道
Photo by Kenny Eliason / Unsplash

新闻实验室会员计划每月举行一次会员沙龙,每次围绕一个议题进行讨论,或者由主理人方可成回答大家的提问。

这个月的沙龙,我请到一位从机构媒体走出来,并在机构外坚持继续做重要报道的朋友——小明。她2019年开始进入机构媒体实习,真正的职业开端是“武汉疫情报道”,曾在《南都周刊》《端传媒》实习。本科毕业之后留在了《人物/每日人物》做社会报道和商业报道。2022年从机构离开,为《谷雨实验室》《凤凰网·在人间》等编辑部撰稿。

2023年后,她开始有意识探索自己的选题和职业生涯:有没有可能不再只是听天由命地做报道?当“到某个阶段一定要转行”几乎是所有记者同行的共识,真的没有办法延长职业寿命吗?当编辑部一间接一间消失,中国报道还可以有怎样的空间?

她说,许多问题可能不会有很好的答案,困惑和阻碍依旧在,但过程是开心的,探索过程也会达成某些目标。

那么就让我们来听听她的经历和心得。

🕙 时间:北京时间2025年5月30日(周五)晚上8:00-9:00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82)郑智化事件中的舆论生态

强弱对比、敌我思维是最容易理解,也最容易被操纵的。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82)郑智化事件中的舆论生态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81)中国如何管控外国记者

通过制造一种高度不确定的氛围,间接影响和限制记者的报道行为。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81)中国如何管控外国记者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80)你问我答

如何判断论文/新闻的真假、始祖鸟和蔡国强的烟花事件、毕业生的作品、什么是好工作、JK·罗琳和艾玛·沃森的争执……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80)你问我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