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我们都记得|免费newsletter(59)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是阴谋还是默契,是决心向前还是不忍回头,总之,人们似乎已经将那些痛苦与不解抛在了脑后。

方可成
方可成
需要 11 分钟阅读
我们都记得|免费newsletter(59)
纽约中央公园,纪念李文亮医生的长椅。

目录

时隔4个月,再次通过新闻实验室的免费newsletter向你问候,希望你在新年里一切都好。

断更4个月,一方面是因为过于忙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遭遇了马斯克收购Twitter带来的“次生灾害”——我此前用来发送免费newsletter的工具叫revue,这是一家在2021年1月被Twitter收购的公司。然而,过了不到2年,它就成为马斯克入主Twitter之后一口气砍掉的许多部门之一。去年底今年初,这项服务正式关闭。

不过,对于写newsletter的人来说,一家服务关掉,并不是世界末日。如同我在免费newsletter第11期里面说的,newsletter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方便地将订阅列表导入新的工具当中——你很难想象,如果有一天微博倒掉了,你可以把上面的所有粉丝都导入你的微信公号。但newsletter的作者和读者之间是可以永不失联的——只要你还没有更换邮箱地址。

现在,我已经基于开源工具Ghost搭建好了一套新的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系统,并且将大部分的往期免费newsletter导入了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系统同时承载着免费newsletter和付费会员通讯——付费会员可以在上面同时接收会员通讯和免费newsletter,而即便你不付钱,也可以收取和浏览免费newsletter。

我的计划是:从本期开始,免费newsletter将会以两周一次的频率更新,并遵循固定的结构。而付费会员通讯则维持原本的4天左右一期的频率。

💭几段感想

最近几周参加了不少饭局,因为有好多朋友从内地来香港。疫情防控突然放开之后,国际旅行的普遍恢复尚需时日,先到香港走走成了不少人的出境选择。

周末的尖沙咀开始变得拥挤,随处可见带着旅行箱扫货的游客,街边的鸡蛋仔小店竟然要排队了,这是三年未见的景象。一些去年曾经充斥了不满和批评的微信群里,主旋律重新变成坚定支持、好好搞钱。恍惚之中,世界仿佛被一键切换回了2020年之前的状态,社交媒体上似乎已经没有人再谈论疫情。

诗人艾略特曾写道,“世界结束的方式,并非一声巨响,而是一阵呜咽。”很多公共危机事件结束的方式都是这样,在悄无声息中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是阴谋还是默契,是决心向前还是不忍回头,总之,人们似乎已经将那些痛苦与不解抛在了脑后。

但是,在平静的水面之下,我仍然相信:你记得,她记得,他记得,很多人都还记得。在表面上抹去一切痕迹是简单的,但内心深处的伤痕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依然可能隐隐作痛。就像我们曾经以为对公共事务的关怀早已从新一代人的身上抹去,直到那些年轻人进入我们的视野。

在表面上抹去一切痕迹是简单的,但内心深处的伤痕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依然可能隐隐作痛。

我并不想低估人们在一些时候的健忘程度,也不想抛出乐观的预测(如果现在和历史上的1962年有那么一点点的相似,那么前头显然是更高更急的风浪),但我们用肉身经历的事情应该会在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记。就像从小饿过肚子、经历过匮乏年代的人,总会舍不得扔掉东西,总有一种不安全感;经历了过去三年,人们应该会对一些权利更加敏感,会更警惕、更小心地打量周遭的世界。这并不是一种愉悦的体验,但它好过盲目的信任,也可能是许多思考的起点。

🖋️几处痕迹

生活回归正轨,是种错觉吗?
COVER|异常的日常

👆 与艺术家施政的一次对谈。他利用报纸和AI工具创作了相当有趣的现代艺术作品,我们的谈话就从他的这一系列作品开始。

我所经历的香港2022:从“惊涛骇浪”到“香港回来了”|新闻实验室31
听《新闻实验室》上小宇宙。 这里是方可成的新闻实验室,每周与你一起聊聊传媒、科技等话题。 💌 同步更新的免费newsletter:https://www.getrevue.co/profile/newslab💌 希望进一步深度阅读,欢迎订阅付费newsletter:https://newslab.info/join/

👆 去年12月,我花了不少时间制作这期播客,把一年间的跌宕起伏详细记录下来,包括疫情最黑暗的那两个月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我自己是怎样在6月份的时候中招的,以及香港是怎样一小步一小步地放开和复常的。如果我们不想让2022年重演,就让我们都好好记住和记录这一年。

Extending the research on digital China: the transnational lens
The goal of this article is to reflect on and challenge some key presumptions in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digital China, and to critically extend this line of inquiry by engaging with the transnati...

👆 和夕岸老师合作发表了一篇偏理论概念的论文,关于如何从跨国的视角研究“数字中国”。我们借鉴了Sinophone(华语语系)这个概念,超越传统的民族国家界限,因为国界显然已经不足以定义什么是“中国/中文互联网”。我们特别强调,要在state之外,重视自下而上、流动、交叉、多平台的研究视角。点这里可以免费下载PDF。

🔥几则推荐

YWDP #069 | 如何坚持1000期推荐&我最讨厌的中文男主播
1000期每日播客推荐的特别活动,Ask Me Anything,我来回答问题啦。关于付费newsletter的运营,我未来的打算,以及我最讨厌的中文男主播。感谢大家的提问,回答问题很快乐。

👆 一份写到1000期的newsletter,值得敬佩。它的主人@穿堂风 在我搭建新闻实验室新的newsletter系统过程中也给了不少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降临》作者特德·姜:ChatGPT是网上所有文本的模糊图像
澎湃,澎湃新闻,澎湃新闻网,新闻与思想,澎湃是植根于中国上海的时政思想类互联网平台,以最活跃的原创新闻与最冷静的思想分析为两翼,是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的结合体,致力于问答式新闻与新闻追踪功能的实践。

👆 形象地描述了大规模语言模型的本质及其局限性。

“工业党”们召唤黑暗森林,黑暗森林就会出现
1

👆 社达、工业党太多,会让黑暗森林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将世界拖入深渊。

Why the super rich are inevitable
Why some mathematicians argue the economy is designed to create a few super rich people – unless we stop it.

👆 一则非常有趣的互动式数据新闻作品,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解释:为什么一个看起来完全自由和公平的经济制度,最终一定会走向巨大的贫富差距。

👀几期近来的会员通讯

以下是最近几期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的主题。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51)ChatGPT与媒体
ChatGPT及与之类似的生成型AI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究竟是什么?它们对于媒体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记者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和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50)气球事件背后的媒体、舆论与政治生态
过去一周,国际媒体最关注的话题之一是飘在美国近两万米高空的一只巨大的白色气球。这只气球来自中国,最终在大西洋海岸外被美军击落。它引发的媒体追逐、舆论热议和政治喧闹,远远超出了气球本身的重要性,折射出复杂而危险的舆论和政治生态。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49)胡鑫宇、阴谋论与“塔西佗陷阱”
从去年10月开始,失踪的高一学生胡鑫宇牵动了很多人的心,也引发了许多猜疑和种种版本“惊人真相”的传播。今年1月底,警方宣布尸体被找到。2月2日上午,事件的新闻发布会吸引了很多人的收看,调查组最终认定胡鑫宇是自缢身亡,找到尸体的粮库院内树林是第一现场。 对于官方的说法,一些人依然抱持怀疑态度。很多与此事相关的评论文章都引用了一个叫“塔西佗陷阱”的概念——政府无论说什么、怎么说,人们似乎都不信了。 在今天的会员通讯中,我想分享自己对这一事件中的舆论、阴谋论以及政府公信力的看法。 通报事实为何无法完全平息质疑 让我们先假定官方通报的所有信息都是真实的——如果你是江西省的官员,你想要说服民众…

💌

以上就是新闻实验室通过免费newsletter与你的第59次见面。欢迎通过各种渠道转发(点击最上面的大标题就可以获得本期newsletter的网址)。

如果你是从朋友的转发读到这篇内容,可以点这里订阅后续更新查看往期内容

下期再见!

方可成
2023.2.15

免费newsletter

方可成

新闻传播学研究者,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曾经在《南方周末》报社做过几年记者;除了「新闻实验室」之外,还发起过「政见CNPolitics」、「放晴公园」等项目。

评论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人性本弱|免费newsletter(073)

在追求“谁更强”的竞赛中,我们终将疏离,每个人都会深陷孤独;而在承认“我们都很脆弱”的袒露和拥抱中,我们有可能建立起基于尊重和共情的共同体。

人性本弱|免费newsletter(073)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2023年,我的媒体食谱之“最”|免费newsletter(072)

新年好!愿大家的2024年平安顺遂。 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在深圳做了一场线下活动。感谢所有从不同地方出发,汇聚到现场的朋友们。时隔四年,再次在线下连接,看到每一张笑脸,令人感到格外温暖。 我在现场做了一个小时的演讲《我的媒体食谱2023:与生命历程和世界脉动的共振》。在这封信当中,我想提取其中的一个部分,与大家分享。 其实很希望有一个工具,可以自动生成好像Spotify、网易云音乐的“年度听歌报告”那样的“年度内容摄取报告”,因为,从我们摄取的内容入手回顾过去的一年,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如今大多数人的内容摄取都发生在社交媒体上,但主流的平台估计很难出这样的内容总结。因为,如果一定要诚实地总结,那么可能会是这样的: * 抖音:2023年,你浪费在看短视频和直播上的时间长达1000小时。 * 微信:2023年,你在微信公众号里面阅读了300篇假新闻,另外,你阅读过的100篇文章已经404。 * 小红书:2023年,你在小红书上感到焦虑800次,其中800次是因为别人塑造的虚假生活。 这里似乎有一个悖论: * 依赖大数据、信息流的平台,有太多垃圾的、低质的,让你浪费时间的

2023年,我的媒体食谱之“最”|免费newsletter(072)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冲浪者与造浪者|线下沙龙预告|免费newsletter(071)

他们曾经在民意的浪潮上冲浪,但始终,他们难以成为造浪者。

冲浪者与造浪者|线下沙龙预告|免费newsletter(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