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46)燕郊爆炸后的媒体表现

“一纸通稿真能代替现场报道吗?不能。”

Shuhang Li 方可成
Shuhang Li / 方可成
需要 17 分钟阅读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46)燕郊爆炸后的媒体表现

2024年3月13日早晨7:55,距离首都北京不足40公里的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在迎宾路与学苑大街交叉口发生了一起爆炸事故。当天深夜11点,现场救援工作基本结束。根据事故处置指挥部的最后一次通报,此次事故在通报时共导致7人死亡,27人受伤,其中14人已于当天出院。

这次爆炸发生在周三的早高峰期间,引起了全国媒体和社交网络的极大关注。多家国内外媒体的记者聚集在事故现场,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两位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遭到了工作人员的阻挠。中国记协的官方微信号在晚间发布了评论文章,强调“正当采访是记者的权利”。这种情况颇为罕见。

本期会员通讯的作者,目前正居住在燕郊,并在北京工作。结合个人见闻和对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本文旨在梳理这一次突发事件及其发生后的媒体表现,分析它与以往类似事故的不同之处,以及可以从中获得的一些启示。

事故发生后的48小时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67)AI、流量与媒体的生死

被引用进了AI回答,又能怎样?能带来实际的收益吗?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67)AI、流量与媒体的生死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66)如何减少世界的撕裂

必须创造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空间。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66)如何减少世界的撕裂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65)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将关闭

消灭“思想市场”中最受信任和最具普及性的参与者,并不会使市场更自由。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65)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将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