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属于青年的时间与未曾抵达的未来|免费newsletter(063)

相信他们懂得关怀、拥有勇气、能够建立广泛的社群联结,相信他们会带来新的可能性。

方可成
方可成
需要 12 分钟阅读
属于青年的时间与未曾抵达的未来|免费newsletter(063)
Photo by Jordan Donaldson | @jordi.d / Unsplash

目录

五四青年节好!

今年最有力量的青年节发言,莫过于小默针对史航性骚扰写的文章。她在结尾一字一顿地宣告,“时,间,是,站,在,我,们,这,边,的”。

和10年前、20年前相比,人们的性别意识的确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想起10年前文化圈还在对“老男人饭局”津津乐道,视之为风雅有趣的正面存在,放在今天,恐怕大家更多联想到的是油腻和爹味。十几年前媒体圈对于男记者和女实习生之间的情感和身体关系也只作为风月笑谈,而今天人们的眼光显然已经不同。

不过,也有朋友担心:再令人心潮澎湃的宣言,也不会让新的时代自动到来,中间一定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在并不久远的从前,曾有人用类似的语言宣告我们离理想社会一定越来越近,但后来陷入巨大的失落。那么,要如何才能相信,这一次年轻女孩们的宣言,不再只是修辞上的胜利,而是真的代表着新的、不可逆的变化?

我想,没有人能给出周全的论证。借用一句很形象的英文来说,我们只能“take a leap of faith”,在怀疑和不确定之中,怀着信念(faith)纵身一跃(leap),也许就能抵达不曾到过的对岸。

“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创造前人未曾抵达的未来“,这也是我在本学期最后一堂课上的寄语——谢谢一位从深圳每周跨境而来旁听我课的同学在她今天上线的播客里记录了这句话,以及其他点滴感受。她说,自己的理想主义曾在去年遭受挫折,但今年又再度决定做一个理想主义的人。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仍在大学校园里的人们的某种特权。一周多之前,我们学校的社会科学学院举行师生颁奖庆祝会,从院长到老师的发言都洋溢着理想主义的气息,大家都告诉同学们,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去做自己觉得重要的事情,不必在乎一时的世俗目光。

我很幸运在庆祝会上领到一份“模范教学奖”。在阐释自己的教学理念时,我用了三个C开头的单词:Care(关怀)、Courage(勇气)和Community(社群)

  • 关怀我们身处的世界,关怀弱势群体,关怀彼此的身心健康;
  • 挑战权威的勇气,挑战自己、愿意改变自己观点的勇气,寻找社会问题解法并做实验的勇气;
  • 建立互相尊重和倾听的学习社群,和与自己不同的社会群体打交道,思考人类社群整体面临的紧迫挑战。

在学校里看到一些“3C青年”的存在,总是令人欣喜。归根到底,在以论文发表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大学体系下,依然努力做教学的老师,大多都是因为仍然相信青年人吧,相信他们懂得关怀、拥有勇气、能够建立广泛的社群联结,相信他们会带来新的可能性。

前几天和一位即将毕业的本科生聊天。她是从内地来香港上大学的,她说自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那就是经过这几年,她觉得自己那些留在内地上大学的中学同学都变得更一样了,而在港中文的同学们,好像个个都变得很不一样。

我说,如果真是这样,那说明我们学校的教育大获成功了呀。提供一个自由而支持的环境,让不同人生长成不同的模样,本就是大学的意义——虽然我还是觉得,我们仍然有不少学生在毕业的时候看起来太一样了。

聊完天回到办公室,无意间翻看桌上的台历,发现这个月的寄语是:“若大家也在唱同一个音符,又岂能谱出和声?”

是呀,只有年轻人内部丰富多元,只有每一代都拥有不同的风貌,这样才能奏出美妙的和声。虽然要求唱出同一音符的压力越来越大,但不一样的年轻人总是会不断出现,为属于当下也属于历史的和声创造新的可能。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青年节感言(碎碎念),与你分享。

🖋️几处痕迹

153 从香港出发 - 气味、行山、地摊经济、一面下床和香港“没落”了么?
听《壮游者|人文旅行声音游记》上小宇宙。 “壮游者”是一档人文旅行声音游记播客。入选苹果播客(Podcasts)“2022年编辑精选节目”。 “壮游”译自“Grand tour”,它盛行于18世纪的欧洲。保罗·福塞尔说:“典型的18世纪观点是,勤奋的观察者游遍外域,向那些不幸留在家中者报告他对人性的发现,以及对社会叙述自己的观察结果,这是一种义务”。 本节目由旅行40+国的前媒体人Yang主持,人文、地理、历史……不同身份和视角的旅行者,将分享他们的参与式观察体验。

👆 3月中旬,“壮游者”的主播Yang访港,到我办公室录了这期播客,聊聊刻板印象之外的更加多元的香港。

16. 如何判断有效信息,利用好社交媒体找工作? | 方可成、熊阿姨
听《公司茶水间》上小宇宙。 这是由辉瑞中国联合看理想共同出品的一档有故事、有内容、有洞察的职场播客,每周一更新。我们在这里分享打工人的不同困境,也一起寻找解法和共鸣,让每个人都可以懂了、会了、不累了。茶水间里的主持人是辉瑞中国HR袁梦,第一季常驻嘉宾是职业教练雯雯,第二季常驻嘉宾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每集节目我们会邀请不同职场新人来提出问题,再由资深职场人提供答案和经验。你会见到许多看理想的老朋友,庞颖、颠颠、东东枪,也会遇见来自辉瑞的新朋友,小宋、帆帆。每个职场“老鸟”都曾是职场“菜鸟”,如果他们可以分享一些经验,“菜鸟”们或许可以拥有一个更健康快乐的职场。本节目由…

👆 丰富(但杂乱、扭曲、真假参半)的信息对于职场中的人来说既是机会,也是诅咒。社交媒体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85 How “patriotic influencers” gain millions of fans in China
听《Middle Earth -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podcast》上小宇宙。 Your source of insight into China’s culture industry: Hear from people creating and producing content in the world’s second biggest cultural market. Hosted by Aladin Farré, and presented by The World of Chinese magazine.

👆 最近上的一期英文播客,谈“爱国大V”的生态。

🔥几则推荐

从大熊猫引发的网络骂战说起,“超级饲养员”不吐不快的动物园丰容是什么
听《502自习室》上小宇宙。 502是个可填充各种内容的空白房间,它是学习探讨的自习室、是分享见闻与成长的小酒馆、是谈书谈爱好的瞭望台。 和来到502自习室的嘉宾,聊点我们关心的话题。旅行,人文,时事,城市的附近、科技与生活,在地和在路上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一起学习一起关心世界。

👆 大熊猫丫丫在中国引发的舆论热议也许标志着“熊猫外交”时代的结束,取而代之的是战狼外交或“熊猫内宣”时代(详见会员通讯667期)。关于丫丫究竟在美国孟菲斯动物园生活得如何,这期由专业人士录制的播客会提供很多信息。

不做记者之后,她选择做一名刑辩律师|接力访问037 郭睿
“跟诸位一起演奏是我的荣幸。”

👆 一个个体的样本,有着时代的诸多痕迹。

How Toxic Is Masculinity?
A crop of new books reconsiders feminism’s stance toward men.

👆 女权主义如何看待男性气质?这篇书评重点介绍了两本书:《A History of Masculinity: From Patriarchy to Gender Justice》和《What Do Men Want?: Masculinity and Its Discontents》。两本书虽然观点差异很大,但都提倡对父权制下的男性遭受的痛苦多一些理解。

👀几期近来的会员通讯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69)默多克与美国传媒史上最大诽谤和解案
最近,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有点忙。先是传出他将以92岁高龄迎接自己第五次婚姻的消息——去年8月,他和第四任妻子、66岁的超模Jerry Hall离婚;一个月后,他就和同为66岁的电台主播Ann Lesley Smith见面约会。当人们还在计算着默多克口中这“最后一次”结婚会不会对他172亿美金(约合1183亿元人民币)的身家造成什么实质性改变的时候,他却已经迅速取消了婚礼。3月求婚,4月取消,中间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除了这次闪恋又闪分的婚姻之外,默多克旗下最具争议的媒体公司——福克斯新闻(Fox News)最近也让他焦头烂额。 2021年3月,多米宁投票…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70)从Twitter的“加V”闹剧看社交媒体的信任难题
Twitter近来的加V认证闹剧,只是这个平台在“信任和安全”方面溃败的一个具体体现。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71)BuzzFeed News的死亡和一个时代的结束
社交网络对新闻消费的影响已经随着Facebook减少新闻内容和Twitter被马斯克收购之后的崩坏而减弱,新闻媒体回归了2000年代初的基础概念——网站首页、博客和小众newsletter复兴。

💌

以上就是新闻实验室通过免费newsletter与你的第63次见面。欢迎通过各种渠道转发(从邮箱里点击最上面的大标题就可以获得本期newsletter的网址)。

如果你是从朋友的转发读到这篇内容,可以点这里订阅后续更新查看往期内容

下期再见!

方可成
2023.5.4

免费newsletter

方可成

新闻传播学研究者,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曾经在《南方周末》报社做过几年记者;除了「新闻实验室」之外,还发起过「政见CNPolitics」、「放晴公园」等项目。

评论


相关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人性本弱|免费newsletter(073)

在追求“谁更强”的竞赛中,我们终将疏离,每个人都会深陷孤独;而在承认“我们都很脆弱”的袒露和拥抱中,我们有可能建立起基于尊重和共情的共同体。

人性本弱|免费newsletter(073)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2023年,我的媒体食谱之“最”|免费newsletter(072)

新年好!愿大家的2024年平安顺遂。 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在深圳做了一场线下活动。感谢所有从不同地方出发,汇聚到现场的朋友们。时隔四年,再次在线下连接,看到每一张笑脸,令人感到格外温暖。 我在现场做了一个小时的演讲《我的媒体食谱2023:与生命历程和世界脉动的共振》。在这封信当中,我想提取其中的一个部分,与大家分享。 其实很希望有一个工具,可以自动生成好像Spotify、网易云音乐的“年度听歌报告”那样的“年度内容摄取报告”,因为,从我们摄取的内容入手回顾过去的一年,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如今大多数人的内容摄取都发生在社交媒体上,但主流的平台估计很难出这样的内容总结。因为,如果一定要诚实地总结,那么可能会是这样的: * 抖音:2023年,你浪费在看短视频和直播上的时间长达1000小时。 * 微信:2023年,你在微信公众号里面阅读了300篇假新闻,另外,你阅读过的100篇文章已经404。 * 小红书:2023年,你在小红书上感到焦虑800次,其中800次是因为别人塑造的虚假生活。 这里似乎有一个悖论: * 依赖大数据、信息流的平台,有太多垃圾的、低质的,让你浪费时间的

2023年,我的媒体食谱之“最”|免费newsletter(072)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冲浪者与造浪者|线下沙龙预告|免费newsletter(071)

他们曾经在民意的浪潮上冲浪,但始终,他们难以成为造浪者。

冲浪者与造浪者|线下沙龙预告|免费newsletter(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