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面前的高墙和鸡蛋|免费newsletter(068)
在高歌猛进和杞人忧天之外,它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叙事。
目录
就快要开学了。如果正在读这封邮件的你正要开启新的学业或事业,希望你一切顺利呀。
最近,我在准备新学期的一门新课,课的内容我先卖个关子,下次再说。今天想分享的是全世界很多大学老师现在都面临的一个问题:怎么应对学生使用ChatGPT等生成式AI工具?是想方设法禁止和查处,还是鼓励和引导?
上个学期初,我曾在班上抓到过一个用ChatGPT写文章并且错漏百出的学生。当时,学校对这样的情况还没有出台处理政策,我的课程大纲里面也没有明确提及对生成式AI的使用规定,而另一方面,学生们对这些AI工具的熟悉程度也还没有那么高。
但是半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要面对的现实是:AI工具的普及度和重要性,已经使得大学和老师都必须给出明确的指引,否则一定会招致混乱——学生们可能会产生疑惑,可能会面临不公平的对待,或者会错失深入认识AI机会。
我自己采用的应对方法是:鼓励学生使用生成式AI工具,并且要知情地、负责任地使用它们。参考了大学提供的指引之后,我在新学期的课程大纲里面加上了几段特别说明(点这里可以在我的小红书上看到)。
站在老师的视角这一边,我们很容易觉得:老师太难了,要钻空子的学生可更难抓住了。似乎,老师是AI革命的主要受害者。
不过,The Markup的一则报道和《Cell》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提供了一个新的、从学生那边出发的视角。报道说,因为担心学生用AI作弊,美国的不少学校都开始使用检测工具。这些工具声称能够判断出哪些作业是用AI写的,但是,它们的结论并不准确,而且往往会误伤国际学生,因为这些工具倾向于认为AI写的文章语言比较简单、用词比较普通、语法不是很复杂。但是,这恰恰也正好是我们用非母语写作的特点:倾向于使用更简单、更常见的语句,很难做到复杂语法和“地道”表达。
《Cell》的那篇论文作者们,使用7种AI检测工具对真人写的托福作文做了归类。他们发现,有61%的非母语者作文会被至少一个工具判定为AI生成,有20%的作文被所有工具都认为是AI写的。相比之下,只有5.1%的母语者写的作文会被至少一个工具判定为AI写的。
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The Markup的报道给出了重要的语境:在美国的签证制度下,国际学生一旦被误判为作弊,就面临着被开除、被取消签证、需要立即离开美国的危险。而你又很难去对AI判定的结果做申诉和辩论,那只是机器生成的一个冷冰冰的、貌似科学的数字。
因此,这不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公正的问题。已经有包括匹兹堡大学在内的少数学校认识到这个问题,明确表示不支持老师使用AI检测工具。
这篇论文和这则报道给了我们看待AI与大学教育的一个新视角。它们都出自一种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在高歌猛进和杞人忧天之外,它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叙事。
The Markup是我很喜欢的一家科技媒体,我觉得它的整体基调都可以被总结为:在互联网科技的语境之下,不断为那些脆弱的鸡蛋发声,不断去监督和挑战高墙。这种视角非常珍贵,因为人们往往容易忘记,在技术和商业的世界里,其实也有鸡蛋和高墙的存在,那并不是一个仅仅存在于政治领域的问题。
The Markup能坚持这样的视角,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非营利属性——它是一家由基金会和个人捐赠支持的、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媒体。它的目标就是产生社会影响力,服务公共利益。
说到非营利媒体,前两天还读到另一则新闻: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宣布,最近五年毕业的学生,如果在非营利媒体机构工作,可以申请得到五万美元的学生贷款偿还资助。哥大新闻学院的硕士项目学费将近7万美元(数据新闻项目的学费更是高达11.3万美元),所以一些人要靠贷款才能上得起。学院尤其希望用这笔钱鼓励毕业生加入非营利媒体,以后可能还会将鼓励的对象扩大到地方性媒体。
哥大新闻学院的院长说,很多人觉得新闻是一个行将消亡的行业,或者对此持观望态度。“对于持观望态度的人来说,如果知道有一条可以支付学费的途径,就不会再为攻读新闻学学位而感到那么焦虑。”
我个人很赞同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我们自己的新闻学硕士项目从今年开始也设立了奖学金,希望为依然坚守在这个行业里的人提供一些支持。目前,这项奖学金还只是针对在香港媒体工作、准备以在职形式申请就读我们项目的本地新闻人。我个人希望,今后也可以探索为毕业后留在新闻行业的院友提供一些类似的支持。
如果单靠商业模式不能为那些服务公共利益的人提供合理的回报,那么我们就需要其它的方式进行调节和补充。其实这也正是非营利媒体存在的意义:当步履维艰的商业媒体无暇顾及鸡蛋,或者因为商业模式的原因不想顾忌某些鸡蛋的时候,非营利媒体可以坚定地站在鸡蛋的身后。
🔥几则推荐
📣 注意啦:我会在新闻实验室的Instagram账号和Threads账号上推荐每周值得一读/听/看的媒体内容。欢迎关注和推荐其他好内容~
👆 一份非常有意思的研究报告。我以咨询专家的身份参与了一点点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知道到了“#宝宝辅食”、“momo”等此前并未深入了解的现象。其实可以将它理解为一份年轻人心态报告。
👆 叶海燕(流氓燕)是上一个时代(本世纪初-2013年)的中国互联网和公民社会历史上不可忽略的人物。她的退却也是时代的退却。
👆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Adam Tooze在他的播客中点评中国面临的经济危机。Adam Tooze不是中国专家,但他擅长分析各国宏观政经,也顺带向喜欢硬核内容的朋友推一下他的播客。
👆 一篇何伟访谈。他说,人们的注意力在这个时代确实在分散,读者和写作者都变差了。但这也意味着,如果你能集中注意力,那么你会更容易脱颖而出。
👀几期近来的会员通讯
💌
以上就是新闻实验室通过免费newsletter与你的第68次见面。欢迎通过各种渠道转发(从邮箱里点击最上面的大标题就可以获得本期newsletter的网址)。
如果你是从朋友的转发读到这篇内容,可以点这里订阅后续更新和查看往期内容。
🔍 这份免费newsletter每两周左右才会发送一次。想要读到更多来自我的内容,你还可以去这些地方:
下期再见!
方可成
2023.8.20
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 Newsletter
订阅newsletter,通过邮件及时获取最新内容。(订阅免费,之后可以选择加入付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