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和“没有答案”共存|免费newsletter(037)
在这个正在经历巨大变化、几乎所有人都看不清前路的时候,我们或许都应该学会与不确定性共存,接受“没有答案”也是一种答案,至少是暂时的答案。
“21世纪开始于2001年9月11日”|免费newsletter(036)
亲爱的朋友: “911”事件二十周年的纪念日刚刚过去。在各种相关的文章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卫报》社论里面提到,历史学家托尼·朱特曾经在事件当晚写下一句判断:21世纪从这一天开始了。 托尼·朱特是我最喜欢的思想家之一,之前也曾在荐书视频里面推荐过他的书。我好奇地去搜索他文章的原文,发现这是他为《新共和》杂志写的专栏文章。然而《新共和》杂志最近20年命途多舛(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第105期曾经详细讲述),原来的网站早已分崩离析,托尼·朱特当年的文章现在已经无法访问。 好在还有“互联网时光机”这个神奇的工具。依靠它,我找到了文章的网页快照。原来,托尼·朱特的文章是这么写的(括号里是我的翻译): On Tuesday morning, September 11, from my window in lower Manhattan, I watched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begin.
动荡的世界里,别烧坏自己的情绪保险丝|免费newsletter(035)
亲爱的朋友: 9月好。今天的信里,我想聊聊这个动荡世界里的心理健康。 前段时间,有一篇文章在英文世界里面引发了不少讨论。文章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我们需要关注自己情绪的“保险丝”。 如果你有住在旧房子里的经验,那么你很可能遇到过保险丝烧坏的情况。很多旧房子的电路承载能力很弱,因为盖那些房子的时候,这个世界上还没有那么多大功率的电器。在这样的房子里面,如果你同时打开吹风机、电磁炉、音响之类的电器,那么很可能保险丝就会烧坏,电路系统罢工。 就像房子的电路系统一样,我们的情绪也有一定的承受极限。而且,因为人类生理上的进化速度是非常慢的,所以我们每个人的情绪保险丝,可能还是古代的配置。也就是那个“从前慢”的时代,那时的世界也有悲剧、有不公、有灾难,但你能知道的可能只有自己村里发生的这些事。遥远地方的事情,要么你永远不会知道,要么等你知道的时候,已经是几个星期、几个月之后了,因为“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当我们的情绪保险丝还是“从前慢”的配置,我们身边的世界早已进入了“地球村”。我们可能需要关心的事情,早已不只是自己村里的那些事,
在这个时代,关心真相是一件不合时宜的事情吗?|免费newsletter(034)
一个社会如果对真相不够关心、如果很多人乐于传播虚假信息,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有更深层的问题,比如“斗争哲学”深入人心,真相被矮化为击倒对手的工具,比如犬儒主义盛行,人们不再对真相怀有信心和信念。
张文宏被批判,背后是专业主义的危机|免费newsletter(032)
亲爱的朋友: 这两天,批判张文宏医生的声音越来越响,甚至有“批倒批臭”的架势。 有人说,这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张医生作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政府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上海市人大代表、著名公立医院的科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可谓正宗的体制内人士,为何他也会面临如此大的批判浪潮?难道是因为他太有名、太优秀了? 巨大的名声自然让他更容易成为靶子。但归根到底,他被批判的主要原因还是,他是一个讲专业的人。 张医生被批判的背后,是“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正面临着深重的危机——可谓正在腹背受敌。 什么是专业主义?按照政论杂志《国家事务》(National Affairs)一篇文章的说法,专业主义意味着:在从业者之间形成强大的内部观念,有一套经过一代代总结传承的做事情的最佳方法和专业守则,目的是为了实现一些具体的目标,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利或者为了派别的利益。当不确定的情况发生时,一个具备专业主义的人会问自己:“根据我的专业职责,我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做些什么?”而专业主义一般会给这样的问题提供答案。 所以,当前所未见的传染病肆虐全球,秉承专业主义的医生会从研究数
游戏成瘾・阿里丑闻・消费互联网的死胡同|免费newsletter(031)
亲爱的朋友: 本周又是大事频发的一周,各大互联网公司的运势持续走低。先是腾讯等公司因为官媒批网络游戏为“精神鸦片”而股票大跌,后有《华尔街日报》消息称中国反垄断监管机构计划对美团罚款约10亿美元。正在写这封newsletter的时候,又有阿里巴巴女员工指控客户和领导性侵的消息被曝出。 差不多从去年11月蚂蚁金服上市被叫停开始,人们熟悉的互联网企业纷纷跌落神坛,这里面既有夸大的污名,也有值得关注的真问题。下面,我就来分别谈谈这两个方面。 网络和游戏成瘾是问题,但解法不是“禁毒” 本周二,新华社旗下的《经济参考报》发表了一篇批评网络游戏为“精神鸦片”的文章。关于此事背后的政治和商业角力,可以阅读我的前同事马昌博的解读,他是有着丰富与官员打交道经验的前时政记者,我信赖他的分析。 从新闻采写的业务角度来说,《经济参考报》的文章是非常糟糕的,基本上是事先定下结论,然后去找各种“证据”——其中不少证据并不能直接支持作者的观点,它们有的是极端个例,有的是缺乏直接因果关系的数据。 更重要的是,将游戏比作“精神鸦片”、“新型毒品”,是对网络和游戏成瘾问题的极大误解。仿佛问题的根源就在游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