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newsletter
在本网站输入邮箱地址订阅即可免费获得。每两周发送一次。
为理科生辩护|免费newsletter(015)
亲爱的朋友: 这几天,我的朋友圈里一个热门话题是“文科生误国”。话题的缘起是央行一篇工作论文里面提到,“东南亚国家掉入中低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句话虽然只是论文最后一段的一个细节,并非文章主旨,但因为它以地图炮的形式直接针对了一个庞大群体,而“文理对立”又是容易挑起争执的话题,因此被热烈讨论了好几天。 我的朋友圈里媒体人和社科学者多,因此整体氛围自然是为文科生辩护。有说文科虽然“无用”但能提高涵养和趣味的,有批评论文作者没有搞清楚东南亚实际情况的,也有很多人转发交大教授陆铭的文章,说明文科生当上领导之后注重民生支出。 不过,我倒想为理科生说几句话,因为我觉得在这篇论文不仅黑了文科生,也黑了理科生。文章讨论的是人口问题,最后之所以要提到文科生理科生,是因为要解决老龄化背景下的生产力不足问题,理工科学生被认为是更有生产力的。 这也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刻板印象,仿佛理工科的主要目的就是投入生产,扮演“工具人”的角色。但是,学习理工科的目的和效果本应很多样,有的人是为了探究科学真理,比如被奇妙的数学公式吸引,想了解宇宙的历史和未来,或者只是想搞清楚野生动物的社群里发生了什么,这
前面有乐|免费newsletter(014)
“眼光放长一点,我们不仅要活下去,还要比你们想到的活得更精彩、更灿烂也更光明磊落。我们吃好喝好,有朋友有高潮还有脑子。而且我们还要长命百岁,这样才不会把世界留给烂人。前路总有波澜,一起乘风破浪。”
被消失的与不会消失的|免费newsletter(013)
亲爱的朋友: 这几天,从肖美丽制止餐厅二手烟开始的一众女权博主被炸号,让人看到了熟悉的套路,那就是用政治污名扣帽子+大规模举报的方法,令人销声。这种事情的荒谬之处自不必再多说,正如“回声Huisheng”在文章中写的,“没有人能逃得过网络显微镜式政审……人人都不清白,人人都有罪,包括此刻攻击肖美丽的人。但政治污名始终是选择性起效。” 在被消失的账号里,“CatchUp性别平等姐妹”被很多人认为是温和理性发声的代表。这样的号也能炸,让很多人觉得不能理解。其实游戏规则早已改变,你在社交媒体上写的内容是否理性、是否温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有人想通过选择性起效的污名与举报机制,来将你噤声。 这是比具体封杀一批账号更加严重的暴力,因为它是一种关于规则的暴力。他们耀武扬威亮出的牙齿是:这里没有道理可讲,你也没有资格讲道理,后果如何,只看拳头的心情。 对于暴力的回应,是互相关心和支持,是坚韧不退让,就像很快做了新号的@CatchUp性别公正姐妹。 最近的另一则消息,让人可以对世界多一点信心:在被人为制造的分裂之下,依然有人类共通的价值和感受是不会消失的。 这则消息就是“50岁阿姨自
我做了一个中文Newsletter导航|免费newsletter(012)
如果你想感受氛围,那么就去刷社交媒体;如果你想获取信息,那就订阅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