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政治传播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21)台湾大选前瞻

每一个台湾选民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将超越很多其他地方的选民。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21)台湾大选前瞻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16)大纪元的转型

今天的会员通讯,我想介绍一下最近我和两位合作者一起发表的一篇论文。论文的主题是关于一份非常特别的媒体:大纪元(The Epoch Times)。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16)大纪元的转型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13)总理记者会上,翻译的特殊角色

本期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我们来了解最近发表的一篇非常有意思的论文。文章研究的是:在每年“两会”结束时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翻译在其中扮演的特殊角色。 更具体地说,论文研究的是:记者会上的翻译是怎样改造记者的提问,使得那些带有批评色彩的问题被软化,并且变得更容易被回答的。这是一个此前很少有人研究的现象,文章作者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社会学系的Ruey-Ying Liu,发表于期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Politics》。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13)总理记者会上,翻译的特殊角色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11)巴以之间,欧美媒体偏向哪方?

本期会员通讯,我们继续关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旷日持久的矛盾冲突。具体来说,我想要讨论的是:欧美媒体在报道这一话题的时候,是否表现出了明显的偏向性?如果有,偏向的是哪边?产生偏向的原因又是什么? 巴以冲突中媒体偏向的具体表现 就像很多撕裂人群的话题一样,人们对媒体在巴以问题上偏向性的看法,和人们自己的观点息息相关。那些强烈支持以色列的人,时常认为媒体太过偏向巴勒斯坦;而那些非常支持巴勒斯坦的人,则往往认为媒体有强烈的偏袒以色列的倾向。 有不少学术论文以此为研究问题,它们采用的分析方法更为系统性,因此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如同2010年的一篇论文当中总结的:大部分既往研究都发现,欧美媒体在巴以两方当中更加偏向以色列。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11)巴以之间,欧美媒体偏向哪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02)“官方知乎”项目为何失败

中国官方的宣传项目如何运行,始终是带有一些神秘色彩的话题。这些项目往往有着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和巨大的资源投入,它们是否总是成功?是否也有不那么成功,乃至失败的例子? 今天的会员通讯,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个失败的案例:共青团中央在2015年推出的青年互动社交平台“青年之声”。这个平台曾经被称为“共青团+互联网”的成果,因为其中的主要产品是问答,所以曾被寄望成为“官方知乎”。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02)“官方知乎”项目为何失败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97)中国政府为何主动公开信息?

调查失业率等数字,为什么一开始会被公布?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97)中国政府为何主动公开信息?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95)街头涂鸦是一种怎样的表达?

8月6日,几名中国留学生在伦敦涂鸦圣地红砖巷(Brick Lane)将几面墙刷成白色,然后涂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红色标语,让伦敦街头出现了中国城市里常见的场景。 这一涂鸦作品的主导者、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生王汉铮(艺名“一鹊”)在Instagram上表示:作品的目的是“用社会主义的构建方式来反殖民西方的虚假自由”。他说,西方的自由“内里隐藏着极大的文化阶段的权利不平等和剥削”。他这几段充斥着大词、混乱的语法还有错别字(应该是“权力不平等”,而不是“权利不平等”)的自述,连同他的作品本身,迅速引发了巨大争议,也引发了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的热潮,直至整幅作品被抹去。 本期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将会以这一事件为由头,深入谈谈街头涂鸦的历史和核心精神。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鹊的作品,以及随之而来的讨论及再创作。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95)街头涂鸦是一种怎样的表达?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78)香港记者的风险管理

香港新闻界是如何感受水温、应对变化的。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78)香港记者的风险管理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77)网络道德警察

本期会员通讯,我们通过一篇最近发表的论文,为大家理解发生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的网络暴力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77)网络道德警察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75)讽刺与幽默

最近一周,在香港和内地,分别发生了一桩和“讽刺与幽默”有关的事件。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75)讽刺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