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可成
新闻传播学研究者,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曾经在《南方周末》报社做过几年记者;除了「新闻实验室」之外,还发起过「政见CNPolitics」、「放晴公园」等项目。
- Hong Kong
- 333 Posts
付费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不要做一个手里只有锤子的人|免费newsletter(026)
我们在社交媒体上见到的偏狭,其实是因为很多人的工具箱里只有锤子,或者只愿意去拿起离自己最近的那把锤子。
付费内容
免费订阅后可查看
免费内容
播撒或守护一粒好种子|免费newsletter(020)
亲爱的朋友: 在对袁隆平院士的悼念文章中,很触动我的一句话是袁隆平本人说的:“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这是一个质朴而美丽的比喻。其实,一个人可以播撒的种子不止一粒,可以守护的就更多了。 比如袁隆平本人,他播撒的不只是粮食的种子,还有一些至今仍为人称道的可贵品质,包括说真话,做真的研究。而1966年,袁隆平能够发表论文,则是因为有一批人“在昏乱的环境中能够保有认真的态度”(饶毅教授语),是他们守护了这粒种子。 从几年前开始,“袁隆平让你们吃得太饱了”、“就不该让你们吃这么饱”成了网络上流行的段子和表情包。可是,每次看到这种抖机灵,我总笑不出来。吃不饱饭并不是一件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而当年的灾难绝不是一件应该发生的事情;我们今天能吃饱,其实也并不是袁隆平一个人的功劳,背后既有无数其他科研人员的投入,也有经济制度的变化。 我不希望玩笑遮蔽了这些重要的问题,也不希望英雄化的叙事将粮食问题的解决简化为一个伟人的出现,同时又不去追问为什么在那之前人会吃不饱饭。我相信,这些追问和思考,也是袁隆平留给世界的种子。 💌 说到种子,我想推荐一下本学期我的本科课上的学生们写的几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