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803)克鲁格曼:最著名的专栏作家宣布退休
1/4个世纪以来,《纽约时报》的读者早已习惯阅读他对经济、政治问题的各种见解。他的论述影响了许多人的观点,也引来了不少攻击和嘲讽。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711)巴以之间,欧美媒体偏向哪方?
本期会员通讯,我们继续关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旷日持久的矛盾冲突。具体来说,我想要讨论的是:欧美媒体在报道这一话题的时候,是否表现出了明显的偏向性?如果有,偏向的是哪边?产生偏向的原因又是什么? 巴以冲突中媒体偏向的具体表现 就像很多撕裂人群的话题一样,人们对媒体在巴以问题上偏向性的看法,和人们自己的观点息息相关。那些强烈支持以色列的人,时常认为媒体太过偏向巴勒斯坦;而那些非常支持巴勒斯坦的人,则往往认为媒体有强烈的偏袒以色列的倾向。 有不少学术论文以此为研究问题,它们采用的分析方法更为系统性,因此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如同2010年的一篇论文当中总结的:大部分既往研究都发现,欧美媒体在巴以两方当中更加偏向以色列。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59)《纽约时报》“恐跨”风波
最近一个月,《纽约时报》在自由派圈子内部因为一场“恐跨”风波,遭遇了不少质疑和批评。 “恐跨”(transphobia)指的是对跨性别人士的偏见、歧视和恐惧。2月15日,一群《纽约时报》作者发表联名公开信,指责该报对跨性别议题做了具有偏见的报道,呼吁报社正视、检讨这一问题。这封信获得了超过1200名《纽约时报》作者以及超过34000名媒体工作者和读者的联署。但是,报社对这封信的回应非常强硬,认为自己的报道没有问题,认为那些提出批评的人不懂什么是好的新闻作品。 这起风波让不少人开始回顾《纽约时报》历史上对同性恋、艾滋病等议题的偏见报道,也再次展现了“新闻客观性”这个议题的复杂性和争议性。当然,它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当下美国的“觉醒(woke)文化”(详见会员通讯409期)。 背景:青少年跨性別治疗的意义与争议 我们先来了解和《纽约时报》引发争议的报道相关的背景:青少年跨性别治疗(通过手术或药物进行性别重置)。 最近几年,美国寻求进行跨性别治疗的青少年人数呈上升趋势。尽管从绝对数量上来说,这种治疗还是非常少的,但是已经有一些人对此表示担心:这些青少年会不会根本没有想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