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89)短视频改变出版业
本月初,《纽约时报》曝出消息:字节跳动准备在美国成立出版社,进军图书出版业务。 这家互联网巨头之所以要做出版,是因为它旗下的TikTok(抖音海外版)上有海量关于图书推荐和点评的短视频内容,并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书籍为中心的用户社群。 这是短视频改变出版业的一个最新重大案例。本期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我们就来聊聊TikTok和出版业的关系,看看短视频重塑了哪些逻辑。 BookTok:短视频造就超级畅销书 不少人对短视频平台的印象是:纯娱乐消遣。不过,在风靡全球的短视频平台TikTok上,也出现了一个庞大的读书群体。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87)Threads会是更好的社交媒体吗?
本周,社交媒体世界里又增加了一个新的重要平台。美国当地时间7月5日晚上,Meta旗下的Instagram正式推出了一款名为Threads的新app。Threads的基本定位是:文字社交、公共讨论——换句话说,就是抢Twitter的生意。 Threads上线第一天,就吸引了几千万人注册,成为有史以来最快受到热捧的app,风头甚至超过了ChatGPT。新闻实验室也是第一天入驻Threads的几千万账号之一(用户名与Instagram账号一致,都是@hi.newslab),并且发布了一则简明的《关于Threads的常见问答》,对一些基本的问题做了分析。 本期会员通讯,我们再来深入聊聊这个新的社交平台。当大多数分析文章都在从商业角度讨论“Threads会不会杀死Twitter”的时候,我更想讨论的是:Threads会成为更好的社交媒体吗?我们能期待它成为承载公共讨论的优质平台吗? 这两个问题背后的一个更核心问题是:我们还能期待社交媒体构建良好的公共领域吗? 健康的讨论氛围需要什么? 无论是Meta的创始人扎克伯格,还是Instagram的负责人Adam Mosseri,他们在对外介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70)从Twitter的“加V”闹剧看社交媒体的信任难题
Twitter近来的加V认证闹剧,只是这个平台在“信任和安全”方面溃败的一个具体体现。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62)TikTok听证会
3月23日,TikTok公司CEO周受资在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接受了大约五小时的质询。 听证会上,来自两党的议员们展现出了空前一致的态度,接连质疑、追问,乃至用带有明显恶意的态度攻击。会后,一些观察人士预测:TikTok命不久矣,它的命运将是先后被美国和其他国家禁掉,从全球最受欢迎的APP变成全球没有多少地方能用的APP。 今天的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我们来聊聊这场听证会及其背后的TikTok,并分析这款产品的未来,以及中美交锋背景下的科技公司何去何从。 一场早有预谋的屠杀?双重标准的攻击?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52)社交媒体平台必定走向“垃圾化”?
算法和流量经济对内容的影响、社交媒体平台和创作者的关系,这两个话题一直是新闻实验室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期会员通讯,我们结合最近两篇在英文世界里引发热议的文章,再来谈一谈平台、流量和创作者的话题。 “流量扶持”揭下平台“中立性”的面具 前阵子,福布斯网站发表了一篇名为《TikTok 的隐秘“加热”可以让任何人出圈(TikTok’s Secret ‘Heating’ Button Can Make Anyone Go Viral)》的报道。我们先来看看记者是如何描述“加热”(heating)这个概念的: “‘加热‘指的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将特定视频加入到推荐信息流中,以帮助视频达到一定的播放量。” 如果你对内容平台有一定了解,肯定很快就能意识到:这不就是流量扶持吗? 流量,从使用者的角度看,就是我们在不同APP/网站上投入的时间和注意力,消费时长是最直观的量化指标。从创作者的角度看,它意味着自己的作品能够被多少人看到。 但从平台的角度看,流量就是一种可供分配的资源。国内内容平台一般把流量分为自然流量、商业化流量和运营流量三类。 * 自然流量: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46)如何研究社会运动中的媒介技术
本期会员通讯,我为大家介绍自己上个月发表于学术期刊《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的一篇论文。论文最主要的贡献,是提供了一个研究社会运动与媒介技术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 “因果关系”框架的缺陷 提到社会运动当中的媒介技术,人们最常想到的一个理解框架是:某一种新技术的出现,使得一场新的社会运动成为可能。甚至更简单地说:是某种新技术,导致了某场社会运动的发生。 最典型的就是在十几年前的“阿拉伯之春”发生后,有不少人提出:是当时刚刚出现的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体导致了中东北非多个国家社会运动的发生。不少媒体会使用类似于“阿拉伯之春是一场Twitter革命”这样的叙事,将人们走上街头的主要原因归结为社交媒体提供的信息传递、情感动员、运动组织等作用。 但是,过去十年,这样简单的因果关系式框架,也遭到了非常多的质疑。我将迄今为止的研究当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总结为以下几点——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644)预测2023
本期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将会延续此前几年的传统,为大家介绍尼曼实验室“预测2023年新闻业”专题的重点内容。这个专题邀请(大多数是美国的)资深媒体从业者和学者预测新一年的新闻业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当然,预测未来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很多人写的与其说是预测,不如说是他们认为新闻业应该走向的方向。 以下,我将忽略该专题中一些仅与美国语境相关的内容,重点选择与中文读者更相关的、我认为更有启发性的内容进行介绍。文末,我也会提供我个人对于2023年中国新闻业的一些预测。